近期,美國面臨中期選舉,而選舉之前的民調對拜登來說并不理想,所以為了給民主黨拉票,拜登又開始一系列大動作。在俄烏沖突上面,美國時隔80年,派遣空降101師進駐羅馬尼亞。在亞洲,美國聯合盟友,不斷挑起事端。
美國總統拜登的理想是很豐滿的,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在拜登還在為選票著急的時候,德法兩國率先“反水”。據報道,德國總理舒爾茨在訪華之際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同意中國企業收購德國最大港口漢堡港集裝箱碼頭的24.9%的股份,雖然比預期的35%要低,但是也是邁出一大步,此前德國多部門對此事是強烈反對的。而中國企業收購這一港口,可以促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
第二件事,就是舒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的“午餐會”,德法達成一致共識,要共同對抗美國收割。因為通過此次會談,德法認為美國在歐洲大搞“扭曲市場”的補貼計劃,進而收割歐洲企業的財富。馬克龍指出,歐盟需要搞一份和美國一樣的“購買歐洲產品”法案。馬克龍這一提議也得到舒爾茨的認同,舒爾茨表示,既然美國無視歐洲盟友的利益,那么歐盟也要以牙還牙。不過德法兩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么簡單,畢竟美國對歐洲的“掌控”正在逐漸加深,甚至有人戲稱歐洲是“美國分部”。
而除了來自歐洲盟友的“反水”外,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同樣收到了壞消息。據悉,伊拉克大批退役志愿者投俄,與車臣部隊協練,為冬季大反攻做準備;阿富汗士兵加入俄烏戰場,打擊美國霸權;敘利亞派精銳力量支持俄羅斯。
據阿富汗前特種部隊指揮官海巴圖拉·阿里扎伊表示,在俄駐伊朗大使館的招募下,已經有不少在阿富汗政府軍服役過的退役成員正在烏克蘭境內為俄羅斯作戰。這些人除了每月可以獲得1500美元的工資外,其家人的安全也將受到保護。
無論是阿富汗,還是伊拉克,都曾飽受美國摧殘,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大肆屠殺阿富汗民眾,伊拉克人在美軍的炮火下也是家破人亡。而敘利亞也是派出“志愿軍”支持俄軍作戰。這些國家本應和平發展,但是美國卻為了自身在中東的霸權,領導北約公然對以上國家進行軍事行動。伊拉克的“洗衣粉”事件,更是成為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一生都洗不掉的“污點”。而事后鮑威爾也是表示,對此事非常后悔,但是也于事無補,伊拉克如今依然是一片瘡痍。
綜上所述,在如今世界格局正逢大變之際,拜登似乎很難扮演所謂“救世主”的角色,而原本的“霸權”集團也開始分崩離析。而11月4日,舒爾茨訪華,或許也會成為美國圍堵中國計劃失敗的開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美國霸權也將會逐漸崩塌。
中德此次會晤,德國大概率也能滿載而歸,中德貿易合作也會繼續加深,從而讓拜登的“霸權大堤”打開一個口子,在加上受美國侵略的國家也在行動,一場“抗美援俄”的世界人民戰爭已經開啟,正在積蓄冬季攻勢的力量,而美國霸權離徹底崩塌的日子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