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利空!A股、港股大跌,可能是機構調倉導致踩踏,內資砸盤

導讀昨晚美國公布的三季度GDPP年化季率初值為2.6%,超出市場預期的2.4%,不僅創下了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新高,也是今年以來美國GDP數據首度錄得...

昨晚美國公布的三季度GDPP年化季率初值為2.6%,超出市場預期的2.4%,不僅創下了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新高,也是今年以來美國GDP數據首度錄得正增長。另外,歐洲央行加息75BP也落地了。


美國GDP數據看似超出市場預期,但市場沒有給出積極的反饋,數據公布后,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4%,美元指數今天盤中短線下挫,美國十年期國債和三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幅度加大,這都是預期著市場在為美國經濟衰退定價。


一方面是美國近期公布的Markit制造業、服務業PMI、放假、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多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另一方面,昨晚的報告顯示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消費支出較前一季度僅增長1.4%,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為2020年初需求垮塌以來最差。


這兩天Meta等科技巨頭業績暴跌也暗示著美國經濟衰退,對于美股來說,核心矛盾可能會由加息轉向經濟衰退。


美元走弱、美聯儲延緩加息、人民幣升值,對A股來說應該是利好,昨晚國常會強調落實三大舉措護航經濟向好,促消費恢復成經濟拉動主力。


但是,今天A股表現大跌眼鏡,低開跳水,截止發稿,上證指數跌幅為1.07%,創業板指跌幅為2.42%,均逼近前低,題材股、小盤股跌停潮。


其中,僅有煤炭、半導體、旅游等少數板塊上漲,養殖、新能車、農業、鋼鐵、游戲等板塊領跌,就連昨晚披露超預期三季報的白酒也沒扛住。


我們找了一圈,除了昨天的易方達交流紀要,沒有其他的利空,今天盤中美元還是跳水的、離岸人民幣還是升值的,外資指數小幅賣出,肯定是內資砸的盤。


思考了一下,我們認為A股早盤殺跌是機構調倉所為:


今天是三季報披露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一般來說,三季報之后就要往明年的預期去切,這也是機構集中調倉的節點,三季報表現再好也沒用,市場開始看明年的預期。


其次,公募基金三季報已披露完畢,從數據來看,公募三季度減持最多的就是鋰電池板塊,引發了市場的跟風行為,今天跌的最多的也是鋰電板塊。另外,市場傳聞十月份新能車銷量大幅不及預期。

風險提示: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讀者需獨立思考。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