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自2016年起第六次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人民幣全球地位穩步提升
報告稱,從貨幣的收支、儲備、外匯交易等各個角度來衡量,人民幣全球地位穩步提升。根據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人民幣是中國跨境收支第二大常用貨幣、全球外匯儲備第五大常用貨幣、全球外匯交易第八大常用貨幣。截至2021年末,人民銀行在中國大陸以外的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7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港澳臺地區、東南亞、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中東和非洲。從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0%,較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增長近三成。人民幣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為48.4%,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約1個百分點。從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得到持續深化。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債券4.09萬億元,全年增加7553.76億元,同比增長22.65%,為非居民持有的第一大種類資產。這是自2014年以來,境外投資者連續第八年增持境內債券。據Wind聯合資信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共有24家主體累計發行熊貓債券72期,發行規模合計1064.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44%、81.5%,發行期數創歷史新高。從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主渠道。截至2021年末,CIPS系統實際業務覆蓋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2021年,共運行250個工作日,累計處理支付業務334.2萬筆,同比增長51.6%;涉及金額79.6萬億元,同比增長75.8%。
商業銀行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面臨挑戰
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多重挑戰。從外部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未見終局,仍在世界范圍內肆虐,嚴重沖擊了全球生產和供應鏈網絡體系,加之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對國際貨幣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西方各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復蘇,紛紛推出貨幣量化寬松策略,實施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加劇了全球負利率的格局,給國際金融市場平穩發展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對人民幣在全球的流通使用產生了多重影響。從內部來看,人民幣的推廣使用要依托于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金融機構人才、資源等的持續投入,人民幣國際化相關業務的發展仍需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持續推動。未來人民幣該如何保持勁頭并邁向更高的國際化水平是各市場主體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未來人民幣資產在境外金融機構可投資資產中的配置比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報告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在面臨多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形成容量巨大、需求升級的國內大市場,拓寬和鞏固了人民幣貿易收付主干道,同時通過加強金融體系建設、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夯實國內經濟基礎,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接受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效增強了人民幣國際化市場驅動力。
截至2022年1月末,我國已與147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能夠有效帶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縱向發展,促進離岸人民幣服務網絡和體系日趨完善。同時,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提供外部動力和新的機遇。此外,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進程加速,境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預期持續提升,參與人民幣金融市場的意愿不斷增強,未來人民幣資產在境外金融機構可投資資產中的配置比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報告建議更為積極地培育人民幣離岸市場
為了進一步加快和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各類市場主體對人民幣的接受度,《報告》提出五項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是建議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內外部溝通合作,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爭取同更多國家貨幣當局建立相關機制,探索建立立體化跨境人民幣洗錢風險預警及監測體系等;二是建議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創新產品及服務,推進統一本外幣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標準,規范《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名單》發布頻率,以及推動建設本外幣合一的賬戶管理體系等;三是建議繼續打造全球人民幣清算體系,進一步擴大CIPS參與者范圍,不斷完善CIPS功能,并加速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建議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探索擴展現有跨境投資的產品類型,適當擴大跨境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范圍,進一步完善“跨境理財通”政策,推動建設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等;五是建議更為積極地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進一步優化離岸人民幣清算體系,不斷豐富離岸市場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鼓勵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設立分支機構,允許中資離岸銀行經營OSA離岸人民幣業務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