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還是沒有能夠守住1400元關口,在前一個交易日收于1401元之后,10月28日,貴州茅臺低開,股價開盤即跌破1400元關口。截至午間休市,該個股報1383.1元,創近2年半來新低。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10月以來,貴州茅臺市值合計損失逾6100億元,總市值跌破2萬億元,累計跌幅高達26%。跌幅之大,是近十年來的單月跌幅榜首。那么,到底是誰在拋出茅臺股票?
貴州茅臺創近十年單月最高跌幅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本周一(10月24日)貴州茅臺在遭遇大跌、失守1600元關口,并逼近1500元大關時,還有網友調侃稱“原來1499元的茅臺在A股就能買到”。而到了10月28日,網友們只想知道貴州茅臺“今天到‘底’了沒”。
10月28日盤前,貴州茅臺股價已經失守1400元關口,低開后,股價一度跌至1360元,雖然曾經短時攀至1400元上方,但最終還是在1380元左右徘徊。
截至10月28日午間休市,貴州茅臺10月股價跌幅已經達到了26.14%,已經超過了2018年10月當月24.81%的跌幅,是其近十年來跌幅最高月。
茅臺10月魔咒似乎再度上演。但2018年10月的大跌是由于其當年三季報業績低于市場預期,導致了后市連鎖反應。而今年貴州茅臺的三季報,不僅與此前披露的經營數據以及機構預測數據相吻合,而每日1.62億元的凈利潤入賬,更是證明了茅臺的賺錢能力沒有減退。但是三季報發出后,貴州茅臺的股價就表現低迷,更是在24日股價罕見跌超8%。
10月19日,有投資者在交流平臺提出,在業績不錯的情況下,貴州茅臺股價連續大幅度下跌,是否存在重大問題或不利因素。對此,貴州茅臺回應稱,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北上資金連續13日凈賣出貴州茅臺160余億元
事實上,“生產經營正常”的貴州茅臺遭遇的這波10月魔咒,與資金出逃不無關系。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盤面上,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成為貴州茅臺下跌的主因。
據統計,截至10月27日,北上資金已連續13日凈賣出貴州茅臺股票,共計161.27億元。而10月24日,北上資金凈賣出179億,創單日凈賣出歷史新高。貴州茅臺被賣出額居首,為43.67億元。
除北上資金外,機構資金也在“戒酒”。有統計顯示,截至三季末,持有貴州茅臺的機構總數為2079家,較二季末2643家大幅減少。
公募基金總計持有貴州茅臺由二季末9706萬股,降至三季末9417萬股,期間減持289萬股。券商自營持有貴州茅臺則連續2個季度下滑,由一季末213萬股,降至二季末175萬股,再降至三季末116萬股。
此外,“公募一哥”張坤披露的在管基金三季報顯示,易方達藍籌精選貴州茅臺持股從二季末的302萬股降至三季末的282萬股。
不過,有統計顯示,截至10月26日,貴州茅臺繼續占據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寶座,持有該股的基金達1634只。
機構還在唱高 最高目標價2800元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國慶節后白酒板塊持續承壓,截至10月27日收盤,中證申萬白酒行業指數跌幅21.45%。市場對白酒股預期驟降,源自三方面:國慶期間旺季預期落空,節后經銷商庫存及現金流壓力有所提升,且淡季茅臺批價有所回落,加之明年春節較早,部分投資者對12月開始的春節回款產生擔憂;節后禁酒令傳聞發酵,導致板塊短期避險情緒加重;受美元加息預期等影響,外資近期流出較快。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盡管貴州茅臺的股價不斷回調,但連日來,多家機構繼續維持評級與最高目標價不變。截至10月27日,10月以來各券商針對貴州茅臺發布了64篇研報,全部為買入、推薦、強烈推薦、增持等評級,其中,最低目標價為2001.6元,最高目標價達2800元。
有分析表示,機構若調低目標價格會影響市場穩定、進一步打擊投資者信心,所以一般券商作為賣方不會公開表達負面信息。
不過,有券商表示,其看高的邏輯在于:業績保持持續增長情況下的股價下跌,讓白酒股尤其頭部白酒股的估值變得極具吸引力。
中金公司認為,白酒行業具備較強韌性,疫情不改價位升級和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且加速行業分化,龍頭地位將進一步強化。
國金證券分析師也表示,當前基本面并未出現明顯的邊際變化,資金面的因素對于板塊的影響較為明顯。在近期回調之下,板塊整體性價比尤為突出,建議關注板塊在情緒低點時的配置價值。當前仍首推高端酒,品牌力支撐業績確定性較強。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