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張雅婷 廣州報道
近日,《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這是全國首份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框架”為研究主題的報告。
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長傅建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在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指導下組織編寫了《報告》,主要從數據要素治理、數據要素資源配置和市場結構理論視角,探索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框架。
《報告》從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和梯度化,創新提出了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優化模型,并從縱向、橫向兩個角度明確了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路徑。基于此,全國范圍內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均屬于低級別、低梯度的“雙低”市場結構。
結合廣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探索實踐,《報告》指出,廣東通過建設高標準兩級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推動市場結構由“雙低”向“雙高”躍遷。
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框架
深挖“數據富礦”,廣東省去年7月印發《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在全國率先啟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9月22日,“廣東省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專題新聞發布會提到,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探索,廣東省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方面取得諸多階段性成果。
遵循“1+2+3+X”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總體思路,廣東省探索了政府首席數據官、數據資產憑證、數據要素統計核算、“數據海關”、數據經紀人等創新舉措,并將于近期發布《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白皮書》。作為廣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廣州數據交易所揭牌儀式于9月30日在廣州南沙舉行,標志著廣東省級數據交易機構正式成立運營。
傅建平表示,該《報告》為了持續推進在改革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以期為當下改革實踐提供理論支撐,為今后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提供理論解釋,為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貢獻廣東智慧和廣東力量。
據了解,《報告》由五個章節組成,分別描述了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形勢與挑戰,剖析了制約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的主要矛盾。同時,從數據要素治理、數據要素資源配置和市場結構等視角進行理論分析,論證了廣東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合理性,構建了廣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框架。此外,從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治理體系、提升數據要素市場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發展、打造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先行區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廣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發展的政策建議。
探索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模型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調整數據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數據生產力。
《報告》指出,當前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是制約數據要素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的主要矛盾,應當用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其中,構建合理的數據要素市場結構是這項改革的關鍵所在,以推動實現數據要素的合理配置。
為此,《報告》創新提出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優化模型。“我們分析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四大生產要素市場結構的一般規律,以數據要素特征和客觀實際為配置基礎,以平衡數據要素市場效率與秩序為價值導向,以統一、完整、開放為原則,從合理化、高級化和梯度化三個方面構建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模型。” 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數據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袁昭晅介紹。
具體來說,合理化是指數據要素市場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相互適應、相互配合和相互協調的過程;高級化是指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層次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封閉到開放的轉換、提升的過程;梯度化是指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在規模、區域、層次由小到大、由單一到多層、由壟斷到競爭、由發達地區到落后地區、由境內到境外等漸次發展的過程。
“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及其優化方向。”袁昭晅進一步闡釋,合理化是高級化的基礎,只有先進行合理化,才能實現高級化;高級化是梯度化的前提,只有先進行高級化,才能實現梯度化。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水平越高,其對合理化的要求也越高,而要實現合理化,就必須在其高級化和梯度化的動態過程中進行。
明確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路徑
依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優化模型,《報告》指出,數據要素市場結構是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綜合體現,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變化必然反映為市場結構的變化。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必須及時滿足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
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數據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牟冰清介紹,《報告》由此從縱向、橫向兩個角度明確了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路徑。
一是從縱向看,市場結構優化的路徑分為近期路徑、中期路徑和遠期路徑。近期路徑,應選擇以“政府引導”為主的路徑;中期路徑,應選擇“政府引導”與“市場跟進”相結合的路徑;長期路徑,隨著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和結構的不斷增加和改善,數據流通效率不斷提高,數據要素市場整體功能得到一定發揮,數據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可選擇以“市場引導”為主的優化路徑。
二是從橫向看,根據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水平高低、市場結構的階段以及市場內部要素結構的具體層次來選擇優化的路徑。對于高級別、高梯度的“雙高”市場結構,屬于目標模式,對其優化路徑不作具體安排。對于高級別、低梯度的“一高一低”市場結構,可選擇“先實踐,后規范”的路徑安排。對于低級別、高梯度的“一低一高”市場結構,可選擇“先規范,后實踐”的路徑安排。對于低級別、低梯度的“雙低”市場結構,可選擇“邊實踐,邊規范”的路徑安排。
“根據《報告》提出的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模型及優化路徑綜合分析,目前各地數據要素市場尚未成熟,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尚處于初期培育階段。”傅建平表示,從合理化方面來看,存在供需結構不匹配、主體結構不平衡、層級結構不協調等問題;從高級化方面來看,數據要素市場治理體系尚不完善、尚未成熟、尚未定型;從梯度化方面來看,存在市場規模小、區域分割、層次單一,市場化配置效率低等問題。
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屬于低級別、低梯度的“雙低”市場結構,距離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廣東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合理性
廣東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數據資源海量、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在“雙區”引領下,充分發揮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體制機制優勢……這些都為廣東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筑牢基底。
2020年以來,廣東積極謀劃、整體推進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提出了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具體來看,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是指構建以行政主導為主的一級數據要素市場,以大規模、高質量的公共數據供給為牽引,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同時,構建以市場競爭機制為基礎的二級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據要素有序高效流通。
“廣東通過建設高標準兩級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推動市場結構由‘雙低’向‘雙高’躍遷。廣東在2021年7月首次提出的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的構想是有充分理論依據的,近兩年的改革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傅建平表示,數據要素市場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而不斷演進。廣東應秉持“全省一盤棋”共建共享共用共治理念,不斷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治理體系,提升數據要素市場治理能力,促進全面數字化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