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大學,省內還是省外?

導讀高考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要想取得好成績,需要十多年的努力。每年,大多數學生在高考結束后都會感到迷茫,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填志愿...

高考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要想取得好成績,需要十多年的努力。每年,大多數學生在高考結束后都會感到迷茫,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填志愿。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做出一個讓他們以后后悔的決定。

在選擇大學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想去外省,有些學生打算在內省,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在自家門口,畢竟能得到親戚朋友的照顧。但是有些家長更愿意尊重孩子內心的選擇,讓他們報考理想的城市和大學,不會隨意干涉。

雖然同樣都是讀大學,但是畢業后才發現省內和省外區別不小。首先,省外和省內最明顯的差距就是距離,省內可能離家只有幾十公里,省外卻幾百甚至上千公里,回趟家非常不容易。再看那些在省內上大學的學生,不管是中秋節還是端午節,哪怕是普通節假日都會回家待上幾天,節省了時間和費用。反觀在省外的學生,疫情爆發的時候才覺得回家的路竟然這么遠,相信這是很多家長不愿意孩子去省外讀大學的原因。

其次是錄取分數線,除了河南和山東等高考大省,省內報大學比省外更具優勢,至少分數線要低出不少,還可能憑借低分撿漏好學校,高考難度沒有那么大。前往北上廣深上大學的學生需要達到更高的錄取分數線,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同樣的分數能在省內考上211,到了省外只能上一所普通本科。

最后是未來發展方向不同,有些學生之所以去省外讀書,可能是為了接觸不同的風土人情,畢業之后留在那里發展。相比畢業后再出省,還不如直接去那里讀書,能盡快適應城市的生活節奏,畢業之后留下來的可能性較大。

省內讀大學的學生就沒有這么遠大的理想,也沒有想過去其他城市發展,他們基本上都是家長眼里的乖學生,或許在省內讀大學也未必是他們內心的意愿,而是聽從了家長的勸告。雖然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建議,但是不應該橫加干涉,希望所有家長都要明白。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很有可能和家長發生爭執,有些學生野心較大,也不甘愿留在小城市里發展。但是家長卻覺得在省內讀大學最好,孩子遇到什么意外和突發狀況自己可以第一時間趕到。

如果我們的高考成績不是特別高,在填報志愿時可以從往年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上看出來,比如,只有500多分,這種分數如果報考省外的大學,可能優勢不大。

很多情況下,能報考的省外大學可能要比省內大學還要低一個檔次。只不過,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只對省內大學比較了解,而對省外的大學卻不是特別了解。這主要是信息差造成的,你誤以為省外的好大學,可能壓根沒有省內的好。

如果,省內大學的可選性較大,建議優先考慮省內大學。而高校的可選性大不大直接與省內的高校數量有關系。如果省內高校較多,那么,則意味著在可選擇院校的檔次內有多所大學可以選擇。

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到滿意的大學。如果一個省內的大學不夠多,那么,可能根本就沒有辦法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大學,則可以考慮省外的大學。

填報省內高校的優勢:

1.如果考生的分數不是很有競爭力的話,填報省內的高校可以提高被錄取的機率。

2.省內的高校一般跟高考戶籍地所在的地區同屬于一個省,生活習慣等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比較容易適應。

3.省內高校內就讀的省內同學會比較多,那么畢業之后朋友之間見面的機會比較多。互相幫助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4.就讀省內高校,那么就不需要長途跋涉到學校報到了。可以減去長時間坐火車的疲憊。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和學生都沒有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高考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社會經驗,家長給予一定的建議和指導很正常,但最不應該的就是干涉他們的人生。與其糾結省內和省外,倒不如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選擇出適合他們的大學,現在交通那么發達,想回趟家沒那么困難。

那么對此,看到這里的你有什么看法呢?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