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合作、本土化生產……跨國醫療企業刮起“中國風”- 進博會展商變投資商

導讀 記者 | 黃華編輯 | 謝欣當前,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和歷屆進博會一樣,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之...

記者 | 黃華

編輯 | 謝欣

當前,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和歷屆進博會一樣,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之間的合作是進博會的重要看點。

而在生物醫藥行業,“本土化”已經成為跨國藥企在華發展的一大關鍵詞。在各家藥企的展臺上,這一道路也被展示了出來。截止目前,本屆進博會上,已經有數十家跨國制藥、醫療器械企業宣布其在中國的新動作,包括了直接投資、與本土企業合作、進行本土化生產的多種形式。

投資與合作并行

增資、投資是最直接的方式。在今年進博會上,生命科學技術服務商思拓凡在進博會宣布在華增資6000萬元人民幣打造中國科創中心;增資后,思拓凡中國科創中心總投入近1億元人民幣。在進博會期間,思拓凡還與植恩生物、原啟生物、和元生物、賦成生物等公司舉行了簽約合作儀式,這些合作均是圍繞生物藥的研發與生產。

除了思拓凡,本屆進博會上,諾和諾德也宣布投資4億元人民幣成立諾和諾德(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對其在中國大陸生產、貿易、研發等業務實現控股,以整合優化公司在華業務資源。參展進博會五年間,諾和諾德已經五次投資中國,投資總額將超過25億元人民幣。

此外,肖特第四屆進博會宣布的追加兩項重大投資,也就是肖特玻管與醫藥二期工程都正在穩步進行中。去年,肖特集團追加縉云藥品包裝廠二期投資3.8億人民幣,肖特醫藥系統亞洲總部落戶縉云,標志這家百年玻璃制造商的在華業務進一步擴展。

不僅僅是增資、投資,和本土企業合作也是另一種方式。

如羅氏診斷宣布與多家公司簽署合作,其不僅與艾米森、東方生物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還與體外診斷上游平臺企業菲鵬生物達成了戰略合作。其中,羅氏診斷和艾米森的合作將從結直腸癌早篩開始,和東方生物合力研發的首批檢測項目為呼吸系統感染疾病檢測,而和菲鵬生物的合作重點將放在體外診斷領域原料產品技術服務方面。

羅氏診斷是全球體外診斷四大巨頭之一,與雅培、丹納赫、西門子醫療四家國際巨頭占據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半數以上份額。和其相比,東方基因、艾米森等顯然是“后來者”。但是,在疫情下,國內分子診斷產業鏈迅速崛起,也迫使老牌跨國診斷公司在華迅速改變發展思路。

無獨有偶,在國產測序品牌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進博會上,基因測序行業頭部公司因美納將在本屆進博會期間與近30家中國基因檢測企業及商業合作伙伴達成一系列戰略合作意向,進一步拓展了這家公司在國內基因檢測產業的好友圈。

其中,因美納將與予果生物建立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共同推動全能型臺式測序儀NextSeq? 2000國產化,該產品是因美納目前在國內測序儀產品中性能最強大的臺式測序儀。此外,其與海普洛斯也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拓展科研與臨床兩大領域業務,而這兩大業務方向也是目前測序行業的主要引擎。醫療機構合作方面,公司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頓慧醫療達成三方戰略合作,開拓精準醫療市場。

無論是增資還是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表現的都是國內生物醫藥行業近年蓬勃發展的態勢和迅速增長的商業需求。而為了順應商業需求并實現企業商業價值,大藥企和本土企業的合作也體現了其在如今商業爭奪戰中的應對策略。其中,要逐漸下沉、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成為普遍的選擇。這一趨勢也不僅僅出現在診斷行業,其在器械領域也有顯現。

在今年進博會上,愛德華展示了與本土醫療器械領軍企業邁瑞醫療合作一周年的成果。該成果是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接口解決方案(FloTrac? Interface Solution)。所謂“解決方案”,通俗理解就是邁瑞醫療的病人監護儀(BeneVision N系列)配上了愛德華的“接口”(FloTrac系列產品)。這一產品組合是今年首次亮相進博會,它源于去年進博會上愛德華與邁瑞醫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這一產品組合已于近日在國內上市,并在北京、河北等地的主要醫院可用。

事實上,通過形成組合產品的方式,也是外企部分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國內醫療機構“嘗鮮”跨國藥企科技;而對于跨國藥企而言,這也是一種刺激產品銷售、打開市場的途徑。

除了愛德華與邁瑞醫療,進博會期間,史賽克中國與海泰新光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合作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專屬的內窺鏡攝像系統。海泰新光是史賽克在中國達成的第一個本土合作伙伴。自2008年起,海泰新光就與史賽克在內窺鏡產品生產領域進行了合作,此次達成新的戰略合作關系后,也意味著海泰新光能夠借助史賽克的商業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在國內內窺鏡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強生旗下的眼科品牌強生眼力健宣布與愛爾眼科簽署為期一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兩家公司的合作中,推動屈光白內障手術在中國尤其是下沉市場的發展就是其合作的重要內容。同樣在眼科領域,視力保健和眼鏡制造商依視路陸遜梯卡也與寶島眼鏡母公司星創視界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為提升變色鏡片使用體驗和加強光線防護管理認知等。換言之,依視路陸遜梯卡未來會進一步突破變色片和光線管理市場。

加強國內生產和產業鏈建設

在尋求外部合作之余,外資醫療企業也越來越多的選擇將產品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產。這既有疫情之下的催生因素,也與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整體需求上漲、相關產業鏈完善程度不斷提高息息相關,使得更多外企考慮將業務拓展至中國開展。

如賽默飛宣布在進博會現場宣布將于年內完成Axia ChemiSEM掃描電鏡的本土量產。在今年9月20日,賽默飛還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投資設立賽默飛世爾科技粵港澳大灣區基地。該基地預計將在2023年建成并投產,建成后將生產包含高端實驗室設備、分析儀器及實驗室耗材等在內的高附加值產品。這也是賽默飛繼蘇州生命科學產業基地、杭州生物制藥工廠之后,近兩年來又在中國本地生產制造領域的一大進展。

此外在今年,波士頓科學成功注冊了波士頓科學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為的是進一步加速公司在生產、轉化、創新孵化等領域的本土融合。兩年前,2020年7月,波士頓科學借力醫療器械注冊人(MAH)制度試點本土生產的血管內超聲系統(Polaris)在今年7月正式獲得境內醫療器械注冊證,這是該公司首款借助醫療器械注冊人(MAH)制度獲批的產品。今年9月,首臺血管內超聲系統Polaris從上海捷普工廠下線,這也成為了該公司首個在中國生產、供應本土的產品。

除了在國內追加投資,在國內生產,跨國藥企也依舊在努力突破商業渠道。例如,今年首次參展的全球最大仿制藥企梯瓦制藥在進博會上與國藥控股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梯瓦制藥將借助國藥控股的藥品終端布局、藥事服務能力、各省準入能力等,進一步提高其藥物可及性和供應穩定性。

今年7月剛完成拆分、主營健康消費品的赫力昂,基于對數字化創新拉動消費的期待,在進博會上介紹了其在中國的數字化建設戰略,并講述了其與天貓、微軟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案例。本次進博會上,赫力昂還與京東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赫力昂中國首席數字及營銷官李嬌驕發言中提及,在雙方合作中,公司實現了善存品牌營銷活動 CTR(指網絡廣告點擊到達率)21.9% 的提升、電商平臺品牌購買轉化率 14.3%的提升。

同時,赫力昂還在進博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公司正和微軟在共同擴展微軟視覺人工智能應用程序的功能,該合作能為1500多種赫力昂產品提供更詳細的標簽信息,為視力障礙者帶來“聽產品說明”的便利。

此外,推動公告衛生體系的建設,也依舊是藥企的重點工作。如今年首次參展進博會的吉利德在進博會上分別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杭州市拱墅區政府、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就病毒性肝炎防治、HIV防治以及引進臨床急需藥品等主題達成和啟動戰略合作。這些合作將集中推動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的建設,而這也有利于吉利德主營產品肝炎藥物、HIV藥物的進一步推廣。

疫苗方面,本屆進博會上,賽諾菲疫苗與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簽署“聯合建設公眾疫苗科普基地和預防接種高級研修實踐基地”的戰略合作備忘錄,以期應對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公共衛生人才質與量不足的國內公共衛生短板。雙方合作將依托深圳大灣區國際疫苗創新中心,通過高度互動的方式科普疫苗知識,增強公眾對疫苗的認識和信任。同時,借助集教學培訓、實操演練、考核發證的培訓體系,為公共衛生系統在培養預防接種人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