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梁建章:政府要拿稅收的10%到20%促進生育

導讀 原標題:對話梁建章:政府要拿稅收的10%到20%促進生育出品 | 搜狐智庫編輯 | 鄭青春主編 | 王德民近日,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

原標題:對話梁建章:政府要拿稅收的10%到20%促進生育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鄭青春

主編 | 王德民

近日,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與搜狐智庫對話中表示,創新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作為人類或者是個人生命意義的追求。以前創新非常緩慢,現在創新的活動在經濟當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可能有10%都跟創新相關。其他90%還是支持創新的體系。

他的科幻小說《永生之后》改編成話劇,“希望觀眾對整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有更加直觀的認識,當然,根本上還是要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梁建章一直非常關注我國的人口問題。6月30日,攜程正式宣布,凡入職滿三年的攜程員工,生孩子后每年可以領取1萬元生育補助,可以連續領取5年。

梁建章表示,要真正促進生育,還是要政府解決這個問題,政府要拿出GDP的2%-5%,或者稅收的10%到20%來解決問題。為中國長遠的經濟、長遠的社會可持續發展做投資,這是非常值得的。

長壽社會醫療占比會越來越高,但是養老并不是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體力勞動很多都是由機器完成,老人還是能勝任相當一部分工作,隨著壽命的延長也不得不延長工作壽命。”梁建章說。

以下為對話精編:

搜狐智庫:攜程集團頒布了生育補貼政策,對于員工大概能夠提供多少激勵?

梁建章:應該是不多的,因為一個孩子的成本幾十萬、上百萬,每個月幾千塊錢是必要的。我們現在是連續五年一年一萬塊,一個月才不到一千塊,這是幾分之一的水平,我覺得是一個姿態。

真正要起到足夠作用,還是要政府解決這個問題,政府要拿出GDP的2%-5%,或者稅收的10%到20%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力度聽起來很多,但確實有必要。而且只要足夠重視,這部分錢還是有的。

每年中國經濟增長百分之幾,用一年的增長來解決人口問題,為中國長遠的經濟、長遠的社會可持續發展做投資,這是非常值得的。

搜狐智庫:老齡化社會,未來我國的養老制度和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梁建章:未來肯定還是會比較健康的長壽,無論你的壽命是多長,但也就是最后幾年真正需要很高成本的護理。所以醫療占比確實會越來越高,因為對生命質量的追求會比物質追求更有價值,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相對健康的。

養老不是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最簡單的就是它會不斷地延長工作年齡,沒有那么像以前的體力勞動那么多了,體力勞動很多都是由機器完成,老人還是能勝任相當一部分工作,隨著壽命的延長也不得不延長工作壽命,這就會解決問題。

搜狐智庫:長壽社會中人們的空余時間也變多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梁建章:人類的空余時間越來越多,這是未來人類社會面臨的重要趨勢。未來確實應該實行30小時或者4天的工作制。我們現在的假期也應該延長,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少一些,但是大家至少都還有工作,這樣生命、生活才有意義。

這些空出來的時間到底干什么,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空出來的時間,如果社會上的激勵機制恰當,把一部分空出來的時間給他們補償,養孩子肯定比玩游戲要累,如果沒有引導,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去生孩子,去娛樂肯定是人類的自然選擇。

如果給予一定的補償,把養孩子當成很重要的工作來補償,可能會好一些。即使去掉養孩子,整個社會還有很多的閑暇時間。閑暇時間會產生更多新的娛樂。

搜狐智庫:未來休閑娛樂業是不是會更加發達,比如旅游業?

梁建章:旅游占一部分。但更大的時間就是娛樂,數字娛樂,無論是玩游戲也好,虛擬世界也好,看直播也好。現在老人玩游戲還不太多,但是未來幾十年以后,玩游戲、數字娛樂、虛擬世界,也會很重要。這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

搜狐智庫:人類壽命如果永生,將導致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如何平衡資源分配和人口的問題?

梁建章:如果真的是永生,肯定要控制人口,除非可以太空移民。但太空移民這件事情很難,比人工智能技術、生物技術這些要難得多。不僅是科技問題,還是巨大的成本,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消耗。因為很多東西得從地球上運過去。

只要人口相對穩定,人類在地球上解決資源也不是大問題,因為各方面的技術都很發達。

搜狐智庫:當前的科學和技術,實現永生的可能性有多少?

梁建章:身體的老化,是可以突破的一個題目。腦子可能會更難一些,腦子的生理機能作為一個計算機,它隨著年齡增長,要記的東西越來越多,它對新東西的接受可能會慢一些。生理上的老化可能可以解決,但是在信息處理、信息容量方面,必須把以前的連接去掉才加一些新的連接,它就會需要額外的處理成本,可能就會慢一些。

搜狐智庫:整個人類文明和社會繁榮創新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

梁建章:我覺得創新到底是不是人類的本能,或者是人類根本的追求,很值得探討。

如果把傳承和創新作為一個生命意義的價值觀,整個社會或者每個個人去追求,可能創新的動力就一直存在。創新在過去幾百年前都不是太重要,因為整個社會的創新速度非常慢,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對宇宙或者對上帝,出于宗教或者是出于探索的欲望去推動創新。推動以后,現在創新的活動在經濟當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可能有10%都跟創新相關。其他90%還是支持創新的體系。

創新包含新的想法、新的文化、新的科技。人類還是喜歡新的東西,對新的東西感到一種快樂,這是更高級的一種快樂。就像旅游,到新的地方去會有興奮感。你發現一個新的知識,掌握一個新的技能,這特別有興奮感。人類的本能有創新的動力。

另外長遠的人類傳承,還要科技不斷進步。總有一天人類應該要移民到火星,但可能非常漫長,找到好的時機對于人類長期的傳承是有幫助的。

創新也有很多方向,小到一個流程的改進、一個點評、一個直播,或者是大到一個科學的發展,都對未來人類有幫助,創新和傳承同樣重要,既要有創新也要有傳承。

未來人類,個人包括公司,是不是一個創新者就取決于你是工具的創造者,還是工具的使用者。工具的使用者分到的財富是很少的,工具的創造者分到大量的財富,這越來越明顯。

創新作為根本上的人類或者是個人生命意義的追求,我覺得還是一個新的角度,以前的哲學沒有太大關注這個角度,這是對以前哲學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人類發展到這個階段,確實要思考,創新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根本的意義。

所以科技、文化的傳承跟創新,都是根本意義上的追求。未來還會有不斷的新東西,就看未來的創新和傳承能不能延續下去。我們當然希望后代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想法,超越我們,有更大膽的創新。

搜狐智庫:您的小說《永生之后》改編成了話劇,希望觀眾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梁建章:希望觀眾對整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有更加直觀的認識,當然,根本上還是要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我覺得,這是每個人到一定程度都可能會想到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