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開辟新溝通渠道,以解決爭議性問題”

導讀 原標題:“中美正開辟新溝通渠道,以解決爭議性問題”【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8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和中國正在開...

原標題:“中美正開辟新溝通渠道,以解決爭議性問題”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8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和中國正在開辟新的溝通渠道,以解決爭議性問題,這是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6月訪問中國以來,兩國在穩定關系方面取得進展的跡象之一。

報道援引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和中國將成立兩個工作組,專注于亞太地區問題和海洋問題,還有可能成立第三個工作組,專注于更廣泛的領域。

此外,美國和中國的官員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落實這些接觸的細節,討論相關安排。另一名知情人士稱,雙方正在考慮舉行一系列會談,以明確目標和解決棘手問題,但尚未達成最終決定。

當地時間7月31日,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和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舉行工作磋商,雙方圍繞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建設性交換了意見。

6月19日,中美兩國最高外交官會面 圖自外交部網站

《金融時報》指出,當前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正因一系列問題而變得緊張,從臺海局勢到俄烏沖突,以及中國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拉幫結派和對華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表示擔憂。

該報本周報道稱,白宮還將要求美國國會為軍援臺灣提供更多資金,此舉將首次涉及美國納稅人為武器供應提供資金。此外,美國總統拜登也準備公布一項行政令,限制美國對中國具有所謂“軍事用途”的行業投資。

報道認為,而中美此番計劃開辟新溝通渠道以解決分歧,此舉是朝著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1月在巴厘島設定的共同目標所取得的實施性進展,即為中美關系設定“底線”,避免競爭演變為沖突。

美國咨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執行合伙人唐偉康(Kurt Tong)認為:“就重建在核心問題上的系統性溝通而非臨時溝通,這是近年來首次取得真正進展。這是加強國家安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通過向潛在對手明確傳達意圖,既起到威懾作用,又起到保證作用。”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在關系到戰爭與和平的關鍵問題上,加強與中國的溝通,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總部位于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對中美組建工作組表示歡迎,但她也表示,新溝通渠道是否會產生效果仍有待觀察。

自今年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已先后訪問中國。而在克里訪華期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訪問了中國。

當地時間7月9日,美國財長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舉行記者會。圖自路透社

在美國高官近期相繼訪問中國之后,美媒彭博社當地時間7月31日援引知情人士“放風”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計劃于今年8月底訪華。報道聲稱,這是拜登政府為緩解中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系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稱,雷蒙多的目標是在8月21日開始的那一周訪問北京,不過具體日期尚未最終確定,可能會有變動。

7月13日下午,商務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發布會上對媒體相關提問表示,中方對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持開放和歡迎態度,正就此與美方進行溝通。中方將繼續致力于通過對話溝通,解決經貿領域彼此關切,推動建設性、務實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則表示,中美之間保持著必要的溝通,但是美國如果一邊說要溝通,一邊不擇手段地打壓遏制中國,對中方的官員、機構和企業實施制裁,這樣的溝通誠意和意義何在?中方一貫堅決反對有關非法的單邊制裁,已向美方表明了嚴正立場,美方應當立即撤銷制裁,采取實際行動,為對話溝通掃清障礙、營造氛圍,創造有利的條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