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豈敢放棄校園支付市場?

導讀原標題:微信豈敢放棄校園支付市場?小刀馬微信在大學院校的一次“神操作”一下子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最終,微信團隊不得不道歉平息。事情的...

原標題:微信豈敢放棄校園支付市場?

小刀馬

微信在大學院校的一次“神操作”一下子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最終,微信團隊不得不道歉平息。事情的緣由是,一些大學突然宣布要在校園內禁止使用微信支付。例如西北大學發布的公告稱,“因騰訊公司微信支付將于7月1日起對校園場景用戶進行精細化管理,除收學費外,其它收費均會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續費。為維護師生利益,從6月30日起對校內一卡通用戶暫停提供微信掃碼支付服務,一卡通校園卡、交通銀行App、云閃付、支付寶等渠道正常使用,望各位師生周知。”

1.大學紛紛下架微信支付為哪般?

也就是說,如果有學生想要用微信為自己的校園卡充值的話,是需要被收取手續費的,這顯然是難以令人接受的。除了西北大學之外,還有西南科技大學、四川民族學院、周口師范學院、鄭州輕工業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等高校也都發布了類似的公告,原因均系“微信支付針對校園行業開始收取服務費用,費率高達0.6%”。

杭師大數據校園官微也發布公告稱,自2023年7月1日起,微信支付將針對校園行業0%費率進行精細化管理,為避免由于收取手續費造成損失,經研究,決定將于2023年6月30日0時起,關閉“杭師大數字校園”微信公眾號的微信校園卡充值端口。學校將根據后續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應對策略。廣大校園卡用戶可以通過杭州師范大學專屬版釘釘、支付寶、校園一卡通服務中心人工服務窗口等途徑為校園卡賬戶充值,上述渠道充值和支付均不收取手續費。

針對眾多高校的集中“發聲”,微信也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快,微信支付的官方微博就回應了此事,“自2015年起,微信支付開始進入校園,對于校園內非盈利性支付場景(學雜費、生活服務等)長期給予零費率的優惠政策,持續投入銀行通道費等成本。針對校園內非盈利性支付場景(學雜費、生活服務等場景)會持續保持零費率的優惠政策。”

2.誤讀還是一刀切?

據悉微信支付啟動了針對校園行業費率精細化管理的商戶溝通,經過前期的意見收集與反饋,擬針對電商、酒旅等盈利性場景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優惠費率繼續提供服務。同時,騰訊微信團隊官微轉發了上述微信支付的回應,并發布了致歉聲明,聲明稱由于對高校生活服務場景支付費率問題處理不周,造成大家的困擾,在此向廣大學校及師生致歉。

微信團隊還稱,在校園非盈利場景會持續保持零費率優惠政策,“我們緊急對整個事件進行了復盤,自 2015 年以來,微信支付持續在校園等非盈利場景采取零費率優惠政策,但由于我們在費率精細化管理上有所欠缺,隨著校園場景及商戶數量的持續上升,大量涉及電商、酒旅等盈利場景占用了零費率的補貼資源,導致成本不斷高漲,為此承擔的銀行通道成本超過 10 億元。”

雖然有了道歉,并且對校園費盈利場景繼續保持零費率的優惠。不過,此舉我們也應該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微信現在迫切地想要賺錢了。一方面是盡可能地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爭取收費的渠道和途徑。以前在搶奪市場的時候,推出的免費場景,如今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不得不開始嘗試收取費用。只是,目前市場上還有別的競爭對手,如果微信簡單地開始收取“手續費”,那么會不會把培育起來的學生群體給失去了?

這需要一分為二地去看,一方面是學生群體本身的需求是異常龐大的,而且本身對于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也是非常高頻的,吸引這部分用戶的使用,對于任何APP來說,都是不可忽略的主力軍。不過,這部分用戶在當下對于價格也是相對敏感的,他們或許更喜歡“薅羊毛”,如果出現了資費的調整,那么很有可能會舍棄而去,進而選擇繼續免費的“午餐”,這也是一種必然。

3.校園場景的復雜性讓收費變得撲朔迷離了

微信社交的剛性屬性非常強,但涉及到移動支付的時候,直接轉嫁給用戶的行為無疑會遭受他們的抵制。甚至還會面臨著校方的壁壘,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不過,對于校園的商戶來說,接受一定的手續費也是必然,畢竟在其中騰訊支付了許多中間成本,需要一定的價格索取來承擔自己的成本壓力。

那么,這次微信支付是“誤殺”,其實也不完全,因為微信計劃收費是必然的,只是在溝通或者在實施之前的公告中,沒有給出更加細分的領域和應用場景。這樣或許會動了一些地方的“奶酪”,或者收益,因此開始對微信支付說不。

對于大學校園而言,支付場景是非常多元的,有純盈利性,有偏公益性。微信只是想對純盈利性的進行收費,但是在界定的時候或許有難度。在界定如超市、電商、酒店等的費率支付時,估計有區域壁壘不好跨越。但是,微信又不愿意長期支付這種成本壓力,畢竟,有消息顯示,目前微信支付為高校類教育商戶補貼的成本已達數億元。微信希望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和分類,對盈利性的組織開始收取一定的費用。要說這也是人之常情,但為何就出現這么多高校要放棄微信支付呢?難道僅僅是溝通問題,還是被利用了要“架空”微信支付?

其實,微信對于校園市場的“扶持”力度還是不低的,只是在發展越來越龐大之后,產生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從各大高校的反應來看,在校園內的政策變化面臨著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騰訊也一直在尋求著更多的技術應用,據天眼查App顯示,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申請多枚“微信刷掌”“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務”“WePalm”商標,國際分類包括廣告銷售、金融物管、通訊服務等,當前商標狀態多為申請中或等待實質審查。此外,該公司申請的多個刷掌設備專利已獲授權。未來新應用的最容易被推廣的地方,校園都是不可或缺的應用場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