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線下演出市場火熱復蘇
不少大型演唱會重啟
電子票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之一
然而
微博上頻頻出現的退票公告
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劉若英,12小時內退票”
“梁靜茹,24小時內退票”
這些不都是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嗎
怎么都在說退票?
限時退票通道
本分還是道義?
聯系上卡卡的時候
她剛剛退掉了一張5月13日
劉若英上海站的門票
如果不是5月7日中午
看到主辦方發出的公告
卡卡說自己這880元票錢就打了水漂
公告稱因本次演唱會
“實行實名制購票實名制入場
不得轉贈轉售”
但很多觀眾都是
“首次參與實名制購票
對實名制購票規則了解不深入”
所以特地在7日9點至21點
開放了12個小時的“退票時段”
卡卡買這張票是為了
送給閨蜜當生日禮物
在卡卡印象中
就算電子票,也是可以轉贈的
如果這次沒看到退票公告
卡卡只有兩個選擇
自己去看
如果當天沒空,這張票只能白白浪費
無獨有偶,5月9日
梁靜茹演唱會上海站也發布了公告
同樣是針對
“不熟悉購票、觀演規則的觀眾”
開啟兩個時段的退票通道
第一個是演出(預售后)
開票日前24小時可全款退
第二個是正式開票日起至售票
通道關閉前48小時
不過要收20%的手續費
小冉是北京某演出公司的票務主管
在她看來,無論是12小時還是24小時
只是主辦方的一種姿態
“真想去看的人,肯定不會退
而心里打著小算盤的
這會可能已經坐不住了”
轉贈成了是“黃牛們”賺錢的法寶
王強就是“坐不住”的那個人
他對外的職業介紹是“票務代理”
但在廣大群眾中他有著
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黃牛
劉若英“飛行日”演唱會開巡后
王強也一直在觀察
“每一站,都是幾分鐘就賣完”
所以盡管看到上海站寫明了“不得轉贈轉售”
王強還是決定博一把
拿了十來張票
但讓王強沒想到的是
等來了一則退票公告
買過電子票的人都知道
購買時每張票必須要先綁定
一位觀演人的身份信息
王強手里
常年就有包括堂兄妹
表兄妹等在內的十幾張身份信息
因為無論他是從上線那邊“進貨”
還是靠機器從官方票務網站搶票
每張票都要先有一個“主”
如今大型演唱會開始頻頻使用電子票
轉贈成了是“黃牛們”賺錢的法寶
參照最近幾個月的演唱會
電子票轉贈時段多則十幾天少則四五天
轉贈窗口開啟后
王強要做的就是盡快找到買家
談好價格
然后把票轉到對方的電子票夾
售出后不可轉贈、退票合法嗎?
浙江永大聯合律師事務所陳嘉頤律師表示
平臺方在購票頁面寫明
“不支持退票,不支持轉增”的條款
可能會因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七條的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
該條第二項規定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
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
限制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平臺方作為提供條款方
在門票尚未出票的情況下
單方限制購票方的退票、換票權
可能被認定為不合理加重購票方責任的情形
從而導致該條款無效
陳嘉頤還指出,尤其是當購票方發生了
不可歸責于自身的事件(如身體抱恙)時
平臺方應為其提供合理的退換票渠道
當購票方在購票流程上發生了
瑕疵(如錯誤填寫身份信息)時
平臺方亦應為其提供合理的更換方式
“強實名”是把“雙刃劍”
近年來,不少演出場所
改“憑票入場”為“全實名制刷臉入場”
來抑制黃牛的溢價炒作
“強實名+不可轉贈+不可退票”
看起來把黃牛們逼到了角落
但從目前看來
這也可能是一把會反傷觀眾的“雙刃劍”
客觀上
“強實名”給普通觀眾改票轉票
增添了難度
在梁靜茹主辦方發布退票公告前
已經有200多位觀眾
拉了一個微信群來維權
組織者還搜集了每個人的退票原因列成表格
大多數理由集中在生病、購票人信息填錯
重復購票、工作或考試時間沖突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廣播電影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建珍表示
這就必須要完善實名制退改制度
為票品創造正規的流通空間
以解決消費者購票前置而觀演不確定的矛盾
從而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如何保障“粉絲”的合法權益?
某業內人士表示
他們有時候會組織一些收門票的音樂派對
一般是不能退票的實在來不了的
只能讓購票人自行轉賣
“我們準備場地、邀請歌手
宣傳要墊付很多費用
這些錢后續都要從門票和其他收入中開支”
該人士表示“如果開放退票
我們的經營就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如何讓演唱會門票
購買過程中的權責劃分更清晰?
防黃牛的同時也能保障“真粉絲”的合法權益?
有網友提出了民間思路:
售票平臺可效仿航空公司的做法
制訂階梯式的退款方案
即越臨近演出開始時間
客戶退票所需扣除的手續費越多
以補貼平臺方損失
對此,陳嘉頤認為
平臺在辦理退換票時應加重購票方
表明自己是過失而非故意的證明責任
否則可能會導致黃牛、代購的情形泛濫
網友:抵制黃牛最好的辦法
就是主動拒絕買黃牛票!
多數網友認為此舉不合理
誰能預想到兩三個月以后的事呢
部分網友認為合理
既然搶了票占了坑就不能退票!
還有網友表示
抵制黃牛最好的辦法
就是主動拒絕買黃牛票!
勿讓“強實名”反傷觀眾心
隨著演出市場的回暖
“黃牛”生意再次火熱起來
不少演出都出現了歌迷一票難求
“黃牛”卻漫天要價的情況
甚至還有歌迷被“黃牛”套路,遭到詐騙
無論是出于想要觀看演出的訴求
還是安全性的考量
近年來
大眾支持實名購票的呼聲越來越高
5月9日11時
五月天2023好好好想見到你
北京演唱會開售
每日共售8萬張票
但仍有不少粉絲表示
秒光!沒有搶到!
雖然一票難求
但歌迷們反而更堅定地倡導
“不買黃牛票”
話題
#寧可鳥巢門口站錢也不讓黃牛賺#
話題閱讀量近九千萬
不少歌迷表示:
按需搶票,拒絕粉牛!
此次“限時退票”無疑是
“強實名”+“電子票”機制下催生的新嘗試
尊重了觀眾的權利
同時,也給平臺和主辦方提了醒
維護健康有序的票務市場
既不能“一刀切”
也要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措施
勿讓“強實名”反傷觀眾的心
來源:央廣網綜合(因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小冉、王強為化名)
本期編輯:杜曉婧關靈子
(來源:央廣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