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大學之后,學生們終于不用再聽家長的嘮嘮叨叨,也不用再接受老師的耳提面命,不少學生就如脫韁野馬一般,開始放飛自我,覺得自己“翅膀硬了”。
但盡管學生們每天“8G沖浪”,自以為在和家長對話中,終于可以占據上風,但現實中,只能說姜還是老的辣,遇到一些“狠角色”家長,就算你是大學生,也依舊還是被“拿捏”的那一方。
“有點父愛但不多”,大學生曬和家長聊天記錄,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什么考試能有干飯重要?
看聊天內容應該是學生有一場考試,會在一點結束,雖然不知道是什么考試,但既然是考試,那肯定還是有點重要的吧,但這位家長卻絲毫不把考試放在眼里。
大有一種啥考試能有干飯重要的架勢,這是笑不活了,不過這也可能是家長給學生減壓的一種方式,家長的心態輕松,學生也不容易緊張,說不定這是父親“深沉”的愛呢。
有點父愛但不多
你說家長不關心學生吧,他知道關心一下學生一個月不在家干什么去了,但是要說關心吧,學生上大學了,當爸爸的竟然不知道,大學生的這串省略號,真的是很貼合場景了。
有時候,父愛和母愛確實不太一樣,可能就是因為這位父親神經有些太過于大條了,所以突然一下就忘了自己的“寶貝”已經上大學這件事了吧。
終于送走了,快跑
看上去這應該是學生上大學,家長開車過來送,然后學生關心一下家長回去的路上順利不順利,于是有了這么一段對話,本以為會是溫馨的一幕,誰承想家長竟然不按套路出牌。
不過看上去這位家長好像父愛不太多,但其實看到家長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能感受出來,這個家庭平時的家庭氛圍一定是很好的,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說會有多優秀,但性格一定會很好。
這個不行,這個肯定不行
高中時談戀愛是早戀,到了大學之后,戀愛這件事家長就不會在意了,要是再等到畢業了工作了,還沒有找到男朋友,家長可能就會開始催了。
但是看到這個對話也真的是被家長可愛到了,這一刻簡直就是生動地體現了什么叫做代溝,感覺出來,面對爸爸的“不接受”,這位學生已經不知道如何回復是好了。
總有一條“科普”適合你
試問誰沒有被家長的各種“科普”支配過,只要家長不想讓你做的,總能找到一些“專家”的建議,然后再過來建議你,感覺這個畫面應該有很多同學都狠狠地感同身受住了吧。
雖然家長的這些科普里,也會有一些是不太科學的,但畢竟家長也是為了學生好,還希望學生們能夠多理解理解,當然也希望家長能夠反思一下自己,有時候自己習慣性地說教,其實就是在推遠學生和自己的距離。
學生:我在你心里的位置排這么遠了?
一般來說,大部分家長為了擔心自己會錯過學生的消息,會選擇把學生置頂,備注也常常會打個A,為的就是能讓學生在列表中的位置,始終能保持在前邊。
但是這位同學的地位好像就有些慘了,微信好友怎么著也得能加個幾百上千的吧,誰能想到自己在家長心里的位置既然應排到這么遠了,真的是“小可憐”實錘了。
有時候“反向育兒”其實比“面面俱到”,對學生的成長更有好處
“反向育兒”這個概念應該是90后家長正式提出來的,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早就存在,說白了就是家長不會面面俱到地照顧學生,甚至會反過來鼓勵學生照顧家長。
看上去好像這樣做,是家長的不負責任,但其實越是這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理能力反而會更強,性格也會更加開朗,遇到挫折也更有克服的勇氣。
而且學生和家長相處得像朋友一樣,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什么心事也不會藏著掖著,不愿意和家長說,家長有更多機會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引導學生。
筆者寄語:
看到大學生和家長的對話,感覺就像是高手間的博弈,不過看下來只能說,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家長犀利起來,管你是“8G沖浪”還是“10G沖浪”,都只能淪為手下敗將。
話題討論:你和學生和或者你和家長有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對話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