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下,今年又有一大批畢業生涌入編制,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內心會有很高的安全感,也算不枉費自己寒窗苦讀,家長引以為傲,體面又穩定。
一般來說,編制內崗位,學歷要求是本科以上,重要職位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對大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考研黨人數今年再創新高,專業國家線普遍升高,上岸難度很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以及很多時間,一些本科生會直接選擇考編。
同樣是編制內工作,不同學歷上岸的畢業生,收入待遇大不一樣,那么,二者究竟會有多大的區別?淺顯分析如下:
“本科入編”和“碩士入編”,工資待遇會有啥區別?區別可能不小
工資與級別有關系,不同學歷入編,首次定級就不一樣,工資差距已經拉開了,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區別是必然的現實。
過來人表示,如果大學生考研上岸,將來進入編制,發展空間相對較大,且工資待遇比較高,不過,凡事都沒有那么容易。
本科畢業生上岸難度比較大,多數靠考試、面試,經過層層選拔,打敗幾十、上百個競爭對手,研究生基本是通過人才引進的考試,優秀的畢業生,還有可能免去筆試,面試通過就能上崗,叫人很是羨慕。
本科學歷,一般首次定級是理九級,技術崗則是專業技術12級,研究生學歷,工作滿一年,可直接定位理八級,專業技術11級。
不要看只差了1級,有句話說得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縣級以下事業單位,大部分屬于未定級單位,換句話說就是首次定級,可能也是最終的級別,本科學歷想晉升到理八級,是沒有機會的。
用通俗的話理解,研究生起點太高了,只要上岸,基本就贏了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日后還有希望晉升理七級,本科生則要付出更多倍努力。
級別不同,研究生學歷自然就高一些,真正造成巨大的區別,不止這些,還有各項津貼補助,研究生能享受人才引進補貼等,發達地區,事業編員工,研究生學歷,大致能有年薪20萬的收入。
無論哪種學歷入編,幾年后,能力強者勝
凡是沒有絕對,大學生不要灰心,無論是哪種學歷入編,上岸后,在職也可以提高學歷,有了一些積蓄,大學生考研也不用擔心給家長造成負擔,當然,這不是一件易事,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大學生要平衡好,提高學習效率,且不能影響工作。
本科學歷,若是進入到有定級的單位,一定要好好把握,這說明有晉升空間,進入職場,能力相對強于學歷,畢業生工作中,積極表現,做好本職工作,有突出的業績,相信不會埋沒任何一個人才。
即便不是定級單位,本科生也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你能上岸編制崗位,換一種角度看,已經打敗了那么多同學歷的人,已經很優秀了。
既然上岸了,不代表會一直工作下去,可以爭取調動的機會,或者積攢一些經驗,日后從事其他工作,簡歷上有事業編工作經驗,無形中就給畢業生提高了競爭力。
過往經歷,皆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畢業生要正確看待,不必怨天尤人,無需妄自菲薄,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用心做事,付出多了,回報也就厚重了。
考研能提高競爭力,但要結合實際情況報考
研究生學歷不管是考編,還是入職私企,都有著很強的競爭優勢,就業形勢嚴峻,上百萬大學生瘋狂加入考研隊伍,為了能上岸,要多拼就有多拼,當你在學校里走,看見寒風中學習的學生,或者扎帳篷的學生,不要覺得奇怪,他們在準備考研。
考研越來越卷,一些大學生被氛圍感染,也想要考研,實際上,自己并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報考,考上了也確定要做什么。
大學生考研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目的的學習,不僅有動力,也是對自己未來負責,大學生想清楚,如果想要考公務員、考事業編,或者想進入國企、央企,大學生考研就很有必要,確定好后,大學生只管努力,一切交給時間。
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大學生進入職場都要謙虛學習,社會這本書講的知識,內容豐富,且有很大的難度,大學生要認真學習。
討論話題:你是不是也認同,想進編制,考研很有必要?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