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人口成員越多,就越容易出現小矛盾和摩擦。比如年齡之是存在代溝的,年紀很小的孩子就有可能和家里的老人產生很多問題。
從老人的角度上來看,他們如何對待家中的小輩,其實也有講究。有一些老人可能會堅持以往的刻板觀念,讓重男輕女的現象出現。另外,血緣的親近也有說法。
外孫和孫子差距有多大?六旬老人說出實情
由于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年輕夫婦在生完了孩子之后無法自己照料周全,便請自己家中的長輩過來照料。
作為家中的老人,可以去照料自己的孫子,也可以去照料自己的外孫。孫子和外孫之間僅僅一字之差,但是背后的待遇卻可能是天差地別的。
有一位六旬老人就講出了背后的真實差距。這位老人幫女兒帶著外孫,但是心里卻一直很著急,因為老家還有自己的小孫子要幫忙帶。
可是無論是外孫還是孫子,都是自己的親骨肉,老人無法選擇怎么取舍,但是在心里卻已然有了差距。顯然是更想要帶自己的孫子的。
這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作為姥姥或者是奶奶,應該把家中的孩子一視同仁才對。為什么對孫子會更加親熱一些呢?
其實在這種區別對待的觀念背后,隱藏著很多老人的真實想法。可能會讓我們這些年輕人感到不認同,但是卻很現實。
六旬老人說出外孫和孫子的差別,也說出了現實
孫子和外孫存在著遠近之別
有些老人出于傳統的觀念,認為孫子是自己家的血脈,但是外孫總歸是別人家的血脈,所以在行為上也會有一些的影響,他們會對孫子更好一些。
自己家的孫子生病了,老人總是很心疼,恨不得自己親自來照顧,但是外孫生病了,老人雖然也很著急,但是也不會強求一定要自己照顧。
帶孫子和外孫的心態不同
由于老人總是覺得孫子才是自家的后代,所以在帶孫子的時候往往也是心甘情愿,而且也覺得沒有什么好抱怨的。看著孫子在自己的照料下一點點長大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
但是很少有老人主動要求去帶自己的外孫,就算是去帶,也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女兒會受委屈,會受累,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排憂解難。
對孫子和外孫的寵愛程度不同
如果說孫子和外孫之間發生一點矛盾,作為奶奶肯定是更偏向自家孫子的,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外孫有他自己的奶奶去疼他。
看來還是那個道理,自己家的孩子才有人疼,別人家的孩子有別人疼。這樣理解,難怪有一些老人會更偏向自己的孫子,也就不奇怪了。
從育兒的角度來講,不應該對孩子們存在偏見
如果我們想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其實不應該放縱老人去偏向地對待某一個孩子,無論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應該當做自己的親骨肉對待才對。
因為這樣做的危害有很大,首先第一點大家都能想到,如果孩子之間明白了老人寵愛的順序和方式不一樣,那么一定會產生彼此之間的隔閡。
原本非常結實的兄弟姐妹情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損傷,其次是質量不利于孩子們均衡的成長。如果兩個孩子說到的對待不同,那么得到的資源肯定也不一樣。
一個孩子在萬千寵愛下長大,而另一個孩子在備受冷落的環境當中長大,兩個人的性格也會差異的十分極端,最后成長道路是必然不同的。
再者說,如果所有的寵愛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我們可想而知,那個孩子有可能會變得更加驕橫跋扈。從此以后可能更加目中無人了。
有的時候對于孩子的愛不應該變成溺愛,溺愛只會傷了一個孩子的所有。你以為對孩子好的行為,你以為所有的偏袒最終都會變成刺向孩子的刀。
年人的想法可能很難改變,但是在一家人的共同勸導之下,肯定這種愛孩子的方式也會得到一定的改觀,所以大家不要因此而感到氣餒。
最后是希望大家注意一個事情,那就是養育孩子,想要養育得更加科學,更加周到,最好還是要自己親力親為,而不是交給家中的老人。
家中的老人已經承擔了一代人的養育行為,其實下一代人應該自己負責才對,如果實在是沒有能力的話,也可以把育兒和生產的計劃延后一點執行。
你能接受老年人對家中不同孩子的寵愛程度不同嗎?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