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叮囑女兒放學后多學習,女兒據理力爭,一番話讓爸爸啞口無言

導讀小學生寫作業是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一開始拖沓,寫不完是常有的事情,家長在旁邊看著,學生不是摳手指,就是上廁所,一寫作業家中就...

小學生寫作業是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一開始拖沓,寫不完是常有的事情,家長在旁邊看著,學生不是摳手指,就是上廁所,一寫作業家中就出現了雞飛狗跳的場景。

自從雙減之后,學生的作業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有課后延時服務的幫助,學生在學校就能完成家庭作業,一般放學之后就可以擁有更多自由放松的時間了。

很多家長熱衷于內卷,希望學生在做完作業的基礎上,再進行更多的練習,這個時候就得和學生講好各種條件,那些原本就不愛寫作業的同學,一看到家長給自己又留了好幾篇的課后練習,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

爸爸叮囑女兒放學后多學習,女兒據理力爭,一番話讓爸爸啞口無言

家長對于學生的情緒轉變措手不及,有時候實在沒有辦法就會發火,但是生氣過后,學生還得是在家長的看管下,無奈將那幾篇練習完成。

一個小學生因為課后練習和家長之間的對話,在網上火了,這個小學生的爸爸叮囑女兒放學后多學習,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再多做一點,不然就容易被其他同學落下。

誰知女兒據理力爭,邊哭邊說明自己的理由,一番話讓爸爸啞口無言,這個小學生雖然情緒變化有些大,哭得很讓人心疼,但還是極力克制自己的激動,想和爸爸先講明這個件事情。

“請你先不要問那么多事情,先回答我一個問題好嗎?”這樣的話語一說出口,爸爸瞬間就心軟了,而這個小學生一邊抑制自己的哭泣,一邊問爸爸“我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嗎?我可以改,但是我有自由的時間啊!”

這樣一句話,既說明了自己對于學習平時是很認真的,完成了作業,就應該擁有自由玩耍的時間,“我不能將時間光用在學習上啊”這樣的一句話說出了多少小學生的心聲。

“我寫完作業了,我已經把自己的事情干完了,難道我玩還有什么問題嗎?”自始至終,小學生的思路都十分清晰,邏輯思維準確,當家長說不能玩兒到太晚的時候,小學生更是直接反駁“我九點就睡了呀,難道我還能玩到半夜?”

從這樣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小學生是一個作息很規律的學生,平時對待自己的作業也是在學校就能快速完成,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再額外增加練習,無疑是個學生增加了壓力,所以學生最后才會總結“學習應該勞逸結合”。

并非是現在的學生伶牙俐齒,是家長的“內卷”讓學生有壓力

網友們對于這個小學生的話語感到很佩服,對于家長的不合理要求,能夠勇于說不,這種勇氣值得佩服,有些家長反映,學生在與自己交流的時候,經常容易情緒崩潰,根本不聽家長的教導,能夠穩住情緒,還和家長講道理的學生,還真是不多見。

大家覺得小學生的伶牙俐齒很厲害,但在這樣的事情中,家長也應該有所反思,是不是對于學生的要求太高了,明明已經完成了作業,還要再做很多的練習,家長不知道學生將知識掌握到什么情況,就直接讓練習加碼,忽略了學生真正的感受。

而這種內卷往往是由家長引起的,學生覺得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家長卻不允許這樣,如果家長能夠換位思考,就能體會學生這種感覺了。

家長在教育中很容易忽略的幾個問題,容易誤導學生學習

第一,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學生,在不明白學習任務有多重的情況下,家長直接安排學生多多練習,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厭學情緒,其實,完成任務就好,有薄弱的地方,應該專項訓練。

第二,家長缺乏與老師的正確溝通,如果家長和老師溝通之后,就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弱點究竟在哪,這樣就不會盲目的讓學生加碼練習了。

第三,家長認為,刷題就能夠提升學生的成績,學習好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點,他們應該做的是繼續拓展,而不是重復做同樣的題目,學習稍差的學生,需要的是將課上的知識點進一步加深,先把基礎打牢,而不是題目還沒讀懂,就胡亂去刷題,所以說家長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去教導學生。

今日話題:你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寫完作業后繼續做練習題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