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之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緊密,老師不會像高中時期那樣對學生嚴格要求,而是會和學生好好相處,看上去就像朋友一樣。
在大學校園當中,學生會成員與輔導員的關系會更好,因為他們要幫助輔導員完成一些管理工作。可是有些輔導員對學生說話的語氣卻讓人難以接受,甚至讓人懷疑老師還有另外一層目的。
輔導員與女大學生的“聊天記錄”,內容引人尷尬
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能夠進入學生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學生會當中可以鍛煉自己,而且會給老師留下很好的印象,在申請獎學金、保研等名額時,學生會成員會有很大的優勢。
但學生會成員的壓力可不小,除了要努力學習之外,還要幫助輔導員完成一些管理工作。輔導員在安排工作時,一般會很客氣,而學生會成員也很愿意幫助輔導員完成工作。
一位家長曬出了自己女兒和輔導員的聊天記錄,在這份聊天記錄當中,他覺得女兒受到了輔導員的欺負,還建議女兒退出學生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輔導員在和這名女大學生說話時,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態度。
女大學生只是問了他一個問題,他卻直接要求女大學生把這句話撤回,就像是上級領導與下屬說話一樣,稍微有點不高興,就會用語言針對女大學生。學生會成員確實應該幫助輔導員完成一些工作,但實際上這些工作都是應該由輔導員完成的。
可這名輔導員卻把自己當成了“皇上”,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學生去做某事,這樣的態度讓人難以接受。更過分的是,這名輔導員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讓學生去做,而且要求女大學生在與它交流中,不可以用大寫的六,只能寫阿拉伯數字6,這種做法引人尷尬。
如果不聽他的話,就會被扣上“偷懶”的帽子,這不禁讓人懷疑,輔導員是不是在故意刁難這名女大學生?從聊天記錄當中可以看到,他與女大學生的對話,就像是使喚丫鬟一樣,家長看了很氣憤,感覺孩子不是去讀大學,而是去給人打雜。
面對輔導員的無理要求,大學生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有人認為,輔導員的要求很不合理,他是學生的老師,應該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分擔自己的工作,但一切都要商量著來,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氣去與大學生說話,否則師生之間的關系就變了。
但也有人認為,輔導員嚴格一些,對大學生有好處,可以讓大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畢竟將來進入社會之后要參加工作,上級領導或許也會和大學生這樣說話,提前適應沒什么不好。
其實進入學生會有很多好處,但并不意味著大學生進入學生會之后就要對輔導員唯命是從,如果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應該勇敢一點說出來,維護好自己的權益。
如果輔導員的行為十分過分,甚至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傷害,大學生可以向學校反映,也可以把這件事告訴家長,讓家長出面與輔導員溝通,避免自己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如何才能成為學生會成員?
大一新生進入學校之后,學校便會組織選拔學生會成員,此時大一新生便可以報名參加選拔。選拔的過程并不是很難,會要求大學生先填寫材料。所謂的材料就是大學生把自己的一些特長、獲獎情況等寫清楚,讓學校領導對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通過審核之后,便可以參加正式選拔,一般學校會專門組織一場選拔會議,大學生要在上臺說出自己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十分考驗大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等等,如果獲得了學校領導認可,就有機會成為學生會成員。
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學生會之后,大學生要不斷努力,各個方面都需要表現得很好,否則就有可能被踢出學生會。
大學每年都會對學生會成員進行考核,如果學生會成員有掛科的情況,或者是違反了校規校紀,就會被更加優秀的學生頂替下去,所以說大學生要一直嚴格要求自己。
最后我想說,大學生進入學生會,可以好好鍛煉自己,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在學生會當中也要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別讓自己受到傷害。
互動話題:您覺得大學生應該進入學生會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內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