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90后而言,從小就是看著“只生一個好”的標語長大的,而如今自己初為人母為人父,卻迎來了三胎開放,果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計劃沒有變化快。
不過雖然三胎開放了,但是大部分的90后家長對其的態度還是很統一的,不僅僅是因為從小接受的觀念,更多的其實還是源自于生活的壓力,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等方面。
只能說90后家長,并非不愿意生孩子,而是有心無力,不過這樣的局面或將被逐步打破,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關于三胎的補貼政策,這次可是有“真金白銀”的。
以前窮,可以生七個八個,現在經濟好了,怎么還不敢生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全年的出生人口為1062人,人口出生率為7.52‰,全年的死亡人口1014萬,人口死亡率為7.18‰,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僅為0.34‰。
再加之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齡化階段,根據有關部門的預測,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將在4億到5億之間,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在不斷地促使著三胎政策的到來。
放在以前,就算家里有七個八個孩子,家長也不以為然,總覺得無非就是多雙碗筷的事而已,所以很多老人也無法理解,為什么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家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了。
但如今培養一名學生可不是像以前那樣,生下來活下去就算行了,現在教育一名學生需要付出的教育成本,早就已經不知道是以前的幾十倍、幾百倍了。
從幼兒園開始,學生的托費一個月就要上千元,好一些的就不用說了,有些高端幼兒園一個月的學費就要幾千,甚至上萬,這還不算學生的衣食住行,生病就醫等等。
上了小學,其他同學都在學習興趣特長,自家的學生能不學嗎?別人家孩子,都補課你能不給學生補嗎?就這么一直供到學生上大學,讀研究生,壓力可想而知。
就不說將來未來學生成家,家長需不需幫忙買房子,補貼小家了,就是十幾年的教育成本,已經讓家長們對“三胎”敬而遠之,就這還只是教育成本一個方面,其他的方面都算上,就不怪90后家長“油鹽不進”了。
國家要幫忙“養娃”了?多地出臺補貼政策,這回可是“真金白銀”
面對這樣的社會壓力,光靠“開放三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多個地區陸續出臺了關于三孩家庭的補貼政策,這回國家是打算出手幫大家“養娃”了?
從長沙市公布的相關信息上來看,將對合法生育三孩及以上孩子的家庭,給予一次性每個孩子一萬元的經濟補貼,也就是共計可以拿到三萬塊錢的補助,并且對生育二孩以及上兩個孩次的家庭增加一個購房指標。
這兩項補貼已出,等于是,這回國家不再是喊口號,而是砸了“真金白銀”的,不僅長沙出臺了這樣的政策,甘肅臨澤、四川攀枝花、黑龍江大興安嶺等多個城市均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未來相關政策應該會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但面對這樣的補貼,很多年輕的家長也表示,這種一次性補貼對于一個學生的教育成本來說,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即便是有了補助,依舊無法動搖他們不生三胎的決心。
對于家長們來說,比起這樣的一次性補助,他們可能更加期待細水長流般的補助,以及在教育、醫療等生活各方面上的減免,或許這些才是更吸引大家的。
雖然“三胎補貼”現在看上去是杯水車薪,但至少開了一個“好頭”
從用口號鼓勵,到現在用“真金白銀”鼓勵,其實也能看得出來,事情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未來隨著國力的強盛,會有更多更好的補貼政策出臺也并非不可。
生孩子,養孩子不是一件小事,也希望年輕家長們,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也對學生負責的決定。
筆者寄語:
對于三胎政策補貼,很多家長覺得,不過是杯水車薪,但相比以前的喊口號,到如今真的有真金白銀可以拿,其實已經是一種莫大的進步,相信未來還有會更多更好更合理的政策出臺,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話題討論:你如何看待“生三胎”這個問題?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