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學奕》選自,學奕課文原文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學弈 《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4、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5、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
6、讓弈秋教兩個人下圍棋。
7、其中有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講的,他都認真聽,細細琢磨,認真領悟;另一個人表面上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可是心里卻認為天鵝要來了,想著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鵝射下來。
8、他們雖然一起學習圍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
9、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10、 【注釋】 學弈(下圍棋)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11、弈秋(秋,任命,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通國(全國)之(的)善弈者也。
12、使(讓)弈秋誨(教導)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惟(只聽)弈秋之(的)為聽(教導);一人雖聽之(弈秋的教導),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拉)弓繳(箭)而射之(天鵝)。
13、雖與之(前者)俱(一起)學,弗(不)若(比)之(前者)矣(好)。
14、為(因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如)與(嗎)?曰(答):非(不是)然(這樣)也(的)。
15、 弈:下圍棋。
16、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17、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18、 通國:全國。
19、 之:的。
20、 善:善于,擅長。
21、 使:讓。
22、 誨:教導。
23、 其:其中。
24、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25、 雖:雖然。
26、 之:指弈秋的教導。
27、 鴻鵠:天鵝。
28、 援:引,拉。
29、 繳:本文指帶有絲繩的箭。
30、(讀音:zhuó) 之:天鵝。
31、 之:前者。
32、 俱:一起。
33、 弗若:不如。
34、 矣:了。
35、 為:因為。
36、 與:嗎。
37、 曰:說。
38、 非:不是。
39、 其:后者。
40、 然:這樣。
41、 思:想。
42、 【來源】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
43、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
44、戰國時鄒國人(現山東鄒縣)。
45、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46、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
47、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48、《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
49、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50、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
51、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層意思。
52、第一句是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53、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
54、第二層(第二、三句)卻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里;另一個雖然在聽,心里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
55、結果雖然一同學習,后一個比前一個卻是遠遠比不上了。
56、第三層(最后兩句)是自問自答:是不是后一個比不上前一個聰明呢?我可以說:完全不是。
57、聯系第二層可知,后一個只因為他不肯專心致志地學習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話,卻層次分明地講明白了不專心致志便學不好本領的道理,告訴我們,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58、文言文的簡潔精煉由此可見一斑。
59、 (多查閱孟子和孔子資料) 【讀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60、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讀課文時的基調: 用懷著一種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識的感覺去讀。
61、 【感悟】 學習任何東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好東西.要領悟真諦! 【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62、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63、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64、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 教誨 俱學 弗若 曰 矣 。
65、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6、 (3)、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67、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68、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69、 三、教法學法 教法:范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范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
70、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71、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72、 溫故而知新。
73、 學而時習之。
74、 請學生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75、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76、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77、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78、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
79、然后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
80、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后,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
81、讓學生自讀自悟,并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82、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借助注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
83、在全班交流時,我采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84、最后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85、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得出一個什么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86、 然后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
87、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88、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后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
89、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為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90、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91、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成功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課文,自讀自悟并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92、 2、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解。
93、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94、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95、 4、學生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了解體會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成語和文言文成語故事,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96、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書讀課文,學會背誦 難點:文言文閱讀方法的掌握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活動:聽音樂,出示課件——大海的畫面。
97、 師問:看圖,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生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大海,必待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 …… 師談:一個人要有所舍,才會有所得。
98、社區懶惰,得到勤奮;舍去玩耍,得到知識;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
99、這節課,希望同學們能成為大海,容納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道理。
100、 二、 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師:大家平時有何愛好?(生說) 師:看來,大家的愛好可真不少。
101、(課件出示)看這個人的愛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來了,他們在下棋。
102、 師:這幅圖的背后有一個小故事,兩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寫下了這篇文章。
103、(板書:學奕) 三、 啟發質疑,初步理解 師:“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師:“學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題目,你還想了解什么? 生1:兩個學生是怎樣學習下圍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們兩個學習之后的結果如何?(板書問題) 師小結這一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入下面環節。
104、 四、 教授課文內容: 一)、有信心,就會出色的完成各項任務。
105、(出示課件) 二)、結合注釋讀明白。
106、(出示課件) 自己學習,掃清生字詞,劃出不會讀,弄不懂得語句; 2、小組合作,互讀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話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
107、 三)、理解大意讀通順。
108、 找學生讀; 2、小組比賽讀; 3、學生齊讀; 4、老師范讀; 5、師生互讀。
109、 五、抓關鍵語句,分析 師:你感到文章中的兩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劃出,默讀一遍(出示課件) 師:兩個學生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學生答) 再次指讀此句,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10、 五、 背誦,抽查。
111、 六、 聯系實際,理解感悟。
112、 師:課前大家談了自己的愛好,現在看來,光有興趣行不行?誰來背誦課文?(學生舉手,叫起兩位學生) 師:如果他們二人現在開始比賽,你能料到結果嗎? 師: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非也。
113、 師:為是其智弗若與?是他們的老師不同嗎?他們的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兩位學生又是怎樣的人? 師:“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就出自這個故事。
114、 師:在你的學習生活中,你做過三心二意的事嗎?說給大家聽。
115、從這個事情當中你有何認識? 總結:我們看,不管下棋還是干其他事。
116、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態度,這真是態度決定一切。
117、 七、總結文言文的閱讀方法(課件) 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結合注釋讀明白; 3、理解大意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4、抓關鍵語句,分析; 5、背誦,積累。
118、 八、閱讀強化訓練 課件出示孟子格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11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20、 利用文言文的閱讀方法試著學習,達到理解背誦。
121、 2、運用文言文的閱讀方法試著學習《兩小兒辯日》。
122、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 專心致志 學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無所獲 態度決定成敗 三心二意——失敗。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