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帛書事件(戰國帛書)

導讀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戰國帛書事件,戰國帛書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簡述  如1951年湖南長沙五理碑...

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戰國帛書事件,戰國帛書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簡述  如1951年湖南長沙五理碑,1954年長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長沙楊家灣古墓,1957年河南信陽臺古墓,1975年湖北云夢睡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發掘了大量的戰國時代的竹木簡。

2、另外還有1942年長沙楚墓出土帛書(1945年流入美國),又山西侯馬盟書等。

3、無論是寫在竹木簡還是絲織品上的書體,都是戰國時代的手跡。

4、這些簡與波帛書墨跡,不僅是珍貴的文物,尤其對于研究書法史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5、  內容組成  四帛書又稱楚繒書,內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災變、四時運轉和月令禁忌,其內容豐富龐雜,不僅載錄了楚地流傳的神話傳說和風俗,而且還包含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方面的思想。

6、在文字的四周繪的12個怪異的神像,帛書四角有用青紅白黑四色描繪的樹木。

7、  藝術特點  就帛書的書法藝術而言,其排行大體整齊,間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規范整齊之中又現自然恣放之色。

8、其字體扁平而穩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于篆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勢,于粗細變化之中顯其秀美,在點畫頓挫中展其清韻,充分展示作者將文字藝術化的刻意追求。

9、 帛書的畫像列于文字的四圍,先以細線勾描,然后平涂色彩,看似漫不經心隨意繪出,卻將12個神錄描繪得姿態各異,活靈活現,他們或立或臥,或奔走或跳躍,個個栩栩如生。

10、同時所繪神靈像又顯示出很強的寫實性,如一些神像身上的斑紋,描繪得細致真切,仿佛從虎豹身上揭來。

11、特別是帛書四周所畫的樹木,隨物賦形,繁枝搖曳,依像圖貌,茂肚婆娑,可謂用筆之工、描繪之細分毫不爽。

12、楚帛書不僅力中國古代藝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瑰寶、珍奇。

13、  楚帛書  藝術形式及內容  楚帛書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寬46.2厘米,中心是書寫方向互相顛倒的兩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為甲、乙編。

14、四周是作旋轉狀排列的12段邊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種神怪圖形。

15、另外帛書抄寫者還用一種朱色填實的方框作為劃分章次的標記。

16、全篇共有900多字,考釋論著甚多,但各家注釋則有差異。

17、甲篇文字最多,作者特別強調“敬天順時”,上天的神帝被描繪成具有施德降罰本領的命運主宰。

18、所謂“惟天作福,神則格之;惟天作妖,神則惠之。

19、”這種思想顯然是戰國以來的“五行刑德”思想之所本。

20、乙篇主要是講神話,但并不是孤立地講神話,而是與甲篇互為表里,作為甲篇所述神秘思想的背景來講的。

21、丙編是邊文12章,每章代表一個月份,略述該月宜忌,如某月可不可以嫁娶,某月可不可以行師用兵,某月可不可以營筑屋宅等等。

22、各月都附有一種神怪圖形。

23、丙篇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陰陽家的“術數”之學,專講占星、堪輿、卜筮等迷信活動。

24、  歷史意義及評價  楚帛書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書,雖只有900多字,而內容豐富,對研究戰國楚文字以及當時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

25、楚帛書也是珍貴的先秦時代湖南地方文獻,它反映了北方思想文化在湖南的流行和傳播。

26、楚人入湘前,湖南為越人和“蠻”、“濮”等民族棲息繁衍之地。

27、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楚人南下征服了湖南,逐步成為湖南的主體民族。

28、楚人入湘后,不僅給湖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經驗和技術,也傳播了北方的思想文化。

29、北方思想文化最突出地表現在中原五行思想和陰陽術數思想方面。

30、春秋戰國前,湖湘地區的土著蠻越民族,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各種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

31、楚人南下后,帶來了楚人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

32、這兩種原始宗教、神話互相影響,融合在一起,構成了春秋戰國時期湖南具有特色的宗教和神話,在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中得到了充分印證。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