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都是每個家庭中非常重要一個環節,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煞會苦心,但是不一定會獲得效果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門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到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樣,有句古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課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現在小編就為小伙伴們收集到了一些課外知識,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年關將至,在版權問題上焦慮近一年的網易云音樂,終于收到了國家版權局的大禮包。2月9日,國家版權局官方微信平臺推送信息稱,“國家版權局推動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達成版權合作”。此前從2017年9月開始,國家版權局就曾先后約談各家互聯網音樂平臺和唱片公司,要求不得設置版權壁壘,5個多月后的今天,此事終于有了標志性進展,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兩個平臺“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并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官家發話,一錘定音。美好前景都要被定格:“有利于網絡音樂作品的全面授權和廣泛傳播,對維護網絡音樂版權良好秩序、建立網絡音樂版權良好生態起到積極作用。”
這真是“有錢沒錢,版權過年”的節奏。
消息一出,歡呼雀躍的除了網易云音樂的同學外,還有一大撥用戶也欣喜不已。表面看來,網易云音樂近一年的版權壓力終得紓解,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音娛,TME)的版權庫規模優勢不再,但事實并沒有那么簡單——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又哪有自己花錢買到的獨家資源被分流而無動于衷的事情呢?
網易云音樂“得救”了嗎?
首先,請注意版權局公告里的第一個關鍵詞組:“獨家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的版權不僅包括錄音版權,也包括詞曲版權。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2017年買下的獨家音樂作品為例,既有環球音樂的詞曲版權,也有其錄音版權。而就各大數字音樂平臺來說,最有價值的是錄音曲庫,其中不含翻唱的錄音版權,因之“絕對有效版權數量”是網易云音樂最值得爭取的部分。
而國家版權局公告中的“獨家音樂作品”這個用詞,就非常值得玩味了——這其中,除了最有價值的錄音版權,也包括了詞曲和翻唱作品版權。
再來注意一下第二個關鍵詞組:“99%以上”。
事實上,“99%以上”的要求并不算強人所難。以前騰訊音娛官方宣稱對外授權的獨代音樂比例也有96%,只不過這次多了一個零頭。而數字音樂產業發展到2018年,從業者們的一個共識是,版權曲庫的總規模并不重要,有效數量才是關鍵。
再來做道簡單的計算題:
前提1:到2017年6月,TME擁有1700萬首數字音樂的代理權(即大家通常所說的版權曲庫。騰訊從未公開自己的獨代版權規模,但鑒于其已有環球、華納和索尼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數字音樂獨代權,再加上英皇、華誼兄弟、杰威爾、YG等一眾唱片公司和李宇春、蘇打綠、王力宏等藝人,總規模不小),其獨代曲庫恐不會低于500萬首;
前提2:對音樂平臺來說,大部分用戶使用的核心曲庫規模為3萬~5萬首;
前提3:按版權局的“互授99%以上獨家版權”的要求,騰訊音娛的音樂版權最多有1%獨家曲目可以保留;
計算一下:不計獨家,騰訊音娛最多可以保留17萬首;計算獨家,估計最多保留5萬首左右音樂。
結論:核心關鍵曲庫非常容易留在不授權的1%的范圍內。
不要小看這1%。網易云音樂在2017年7~8月下架1%的歌曲,就令大量歌單大面積變灰。而且即便有99%以上的版權開放授權,也意味著雙方可以保留1%左右的獨家核心曲庫,這是為了保證各家曲庫的差異性,否則干脆都下架算了。
第三個關鍵詞:“相互授權”。
這意味著,不僅騰訊音娛的曲庫需要對網易云音樂開放,反之亦然。網易云音樂拿下的數字音樂版權不多,包括愛貝克思(avex)、米漫傳媒、Kobalt Music、豐華唱片、天娛傳媒等,總體規模可以自行想象。
所以在“互相授權獨代音樂版權”的要求下,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奇觀:騰訊音娛開放的獨代版權數量遠遠多于網易云音樂。
多出來的獨家版權,可以開放,可以授權,但騰訊音娛不可能免費授權,也不可能做虧本買賣。網易云音樂能不能將騰訊99%的獨代版權全部買下來,就得看丁磊愿不愿掏錢了——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騰訊在2017年5月購買環球音樂的錄音版權的獨家代理權,花費在3億美元以上,2017年4月網易云音樂的A輪融資規模為7.5億元。
所以在互相授權的要求下,考慮到買入和賣出的價格因素,就算是100%開放授權,同行也未必有能力全買下來。“99%以上”的要求更像走過場。
一個確定的事實是:網易云音樂的境況,至少沒有2017年那么差了,但要說徹底取代其它音樂App還比較難。畢竟,目前沒有和網易云音樂達成版權互授的阿里音樂手里還有BMG、華研等數百萬的版權曲庫,而太合音樂手里也有摩登天空、京文唱片等版權。
版權局幫大家將“互授”的大門打開了,但請各位還是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有情懷沒錢別進來。
騰訊音娛吃虧了嗎?
在這場國家版權局主導的交易中,騰訊音娛似乎沒討到到什么便宜,其實不然。
版權問題,前面已經說得夠多,長話短說擺結論: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一家數字音樂平臺都不會因為大幅開放授權就出現用戶流失,用戶暫時還不可能只保留一個音樂App。
此外,由于大手筆買下大量音樂獨代版權,擁有超大音樂曲庫規模,導致騰訊音娛即便開放了大部分曲庫對外授權,依然會被指責為“壟斷國內市場”。無論是否屬實,“壟斷”的指責,對于正在準備IPO的騰訊音娛來說,是個不小的定時炸彈。
但現在,國家版權局通過軟性行政手段,竟然幫騰訊音娛在法理和輿論上除掉了上市的最后一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