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

導讀原標題: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CCTV國家記憶微信公眾號2001年2月1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次大會首次...

原標題: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

CCTV國家記憶微信公眾號

2001年2月1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次大會首次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與袁隆平一起獲得這一獎項的便是吳文俊。

01

吳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7歲時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

1946年,吳文俊在數學大師陳省身的指引下,走進了一個新的領域——拓撲學。在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中,他就演算出惠特尼乘積公式的清晰證明。

1947年10月,剛剛考取了中法交換生的吳文俊登上了去法國的輪船。在法國一年多的時間里,極具天賦的吳文俊接連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果,在法國掀起了一場拓撲學地震。

圖:吳文俊手稿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那時,吳文俊剛通過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答辯并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工作,學術道路一片光明。但他毅然決定回國,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

吳文俊

中國科學院 院士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回來?我說你應該問我為什么不回來。

歸國后,吳文俊選擇去北京大學任教,之后又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工作。

回國僅5年,他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峰時刻。1956年,吳文俊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一等獎,這也是新中國首次在自然科學領域設立的最高獎項。

02

1958年,為解決人才問題,中國科學院創辦了一所新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數學所的高級研究人員被安排參與中國科技大學的教學工作,其中就包括吳文俊。

在教學過程中,吳文俊開始了代數幾何研究,就很快有了成果。1965年,他的論文手稿在《數學進展》上發表,反響很大。

后來,在中科院數學所一位領導的建議下,吳文俊開始研究中國古代數學。而令他日后成名的機器證明研究,靈感也來自于中國古代數學。

1976年冬,57歲的吳文俊開始了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研究。他在北京圖書館借遍了與機器證明有關的書籍,雖已近花甲之年依然苦讀鉆研。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7年,吳文俊第一篇關于機器證明的論文發表。他創造性地將一般形式的代數簇分解為所謂“三角列”形式,讓很多性質變得容易計算,從而使代數幾何中很多重要問題得到構造性解決。這個方法后來被以他的姓氏命名為“吳氏方法”。

1979年,吳文俊應邀赴美國訪問,做了兩場機器證明報告,引起了美國數學家的極大興趣。那次美國之行,吳文俊向國家申請了2萬元美金,購買了一臺像樣的臺式計算機,親自操作。當時,已到60歲的吳文俊從零開始學習編寫計算機程序,自此成為了他所在部門年齡最大的計算機程序員。

61歲那年,吳文俊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改革開放的形勢讓他很興奮,在入黨志愿書上吳文俊寫道:“現在黨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的革命時期,我國的科學文化也應像政治與經濟那樣,急需改變幾百年的落后面貌,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把我國建設為一個科學上最先進的國家,作為一個從事科學工作的知識分子,我決心在黨的領導下為這一新的偉大歷史任務克盡綿薄。”

03

1984年,美國舉辦了一場全美定理機器學術會議。華裔學生周成青提交了一篇題為《用吳方法證明幾何定理》的論文。他在現場用電腦演示,短短十幾分鐘里證明了幾百條幾何定理。吳方法的成功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極大關注。兩年后,吳文俊應邀前往美國參加世界數學家大會,并在會上做了45分鐘的報告。在當時的中國數學家中,吳文俊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2001年2月1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因在數學機械化領域的開拓性貢獻,82歲的吳文俊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十年后,以吳文俊名字命名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會召開,吳文俊被尊稱為“中國人工智能先驅”。2017年5月7日,吳文俊因病逝世,享年98歲。

2019年,吳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浩瀚的夜空,有一顆國際編號第7683 號的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永久命名為“吳文俊星”。巨星已經隕落,吳文俊星依然閃耀。致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