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鄉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花溪科技”)于北交所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81 次審議會議上,成功過會。
花溪科技為農業機械裝備制造商,成立于2008年03月07日,主營業務為系列打捆機械、玉米籽粒收獲割臺、青貯圓捆加工機組等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應用服務。
根據企業招股書,花溪科技為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有品牌“花溪玉田”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已獲得2 項發明專 利權、32 項實用新型專利權和3 項外觀設計專利權。
但招股書同樣透露了花溪科技產品業務單一、對主要供應商依賴較嚴重、需政策補貼等問題。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打捆機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21%、92.84%、94.76%,打捆機業務波動會對花溪科技營業收入產生較大影響。
打捆機垂類龍頭
12月5日,花溪科技發布招股書,擬發行不超過1400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不超過1610萬股(全額行使本次股票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公司及主承銷商可以根據具體發行情況擇機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的15%(即不超過210萬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每股發行價格不低9.40元。
據悉,此次花溪科技募集資金約1.3億元,用于年產5000臺農業收獲機械智能升級改擴建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公開信息,企業2008 年自主研發玉米籽粒收獲割臺;2015年起,聚焦打捆機業務,先后研制出牽引式撿拾型打捆機、與小麥收割機配套的掛接式打捆機,并實現銷售收入。2018年,花溪科技在牽引式撿拾型打捆機的基礎上推出牽引式粉碎型打捆機,實現全面秸稈打捆的延伸。
除此之外,花溪科技目前研發的大直徑方捆打捆機效率較小直徑方捆打捆機更高。招股書提到,大直徑方捆打捆機目前被紐荷蘭(全球)有限公司、美國愛科集團等少數國外公司壟斷,花溪科技目前研發的大直徑方捆打捆機,有望在本項目中投產并實現進口替代。
2021年,花溪科技實現營收1.74億元,凈利潤為2845.9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花溪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同比下降17.45%,凈利潤2425.09萬元,同比下降8.87%,業績下降原因為受疫情影響。
橫向比對中國農機龍頭企業,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分析,2021年我國農業機械行業企業中,企業營收規模位于第一梯隊的為一拖股份、中聯重科和吉峰科技等,相關營收超20億元;星光農機、ST新研等位于行業第二梯隊,相關營收在3-20億元之間。此后第三梯隊為其它中小型企業,相關營收小于3億元。
按照這一標準,2021年營收在1.74億元的花溪科技仍處于第三梯隊。但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花溪科技為細分行業龍頭,與通用農機公司無法簡單對比。
根據花溪科技招股書,農機購置補貼網站數據顯示,2020年花溪科技打捆機銷量全國排名第四(按已獲得農機購置補貼臺數計算排名)。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內部統計數據稱,2021 年包括 花溪科技12 家主要打捆機企業的打捆機銷量排名第二,其中方捆打捆機的銷量排名第一。
安信證券研報分析指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尚無主營業務和公司完全一致的企業,企業營收、利潤的成長性均較為優異,3年營利復合增速均處于20%左右,毛利率和凈利率近年來一直處于行業高位,盈利能力突出,且維持穩定。
待突破的問題
花溪科技此次募集資金正式用于對原有生產線的改進,并增加焊接機器人和數控激光切割機等自動化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水平。
根據企業披露,目前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處于相對飽和狀態,在訂單較多時主要通過安排生產車間加班的方式暫時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此外,花溪科技現有生產線及生產設備對公司在產品自動化生產方面也存在一定掣肘,新生產線將擴大核心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強公司規模優勢。
今年8月,花溪科技原董事長孟凡偉突發心臟病去世,企業上市進程曾一度中止。孟凡偉之子孟家毅于9月擔任花溪科技董事長并進行一系列內部調整,企業的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審核已于11月25日恢復。
此前的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也就主要供應商依賴較嚴重、需政策補貼等問題向花溪科技提問。
由于花溪科技報告期內該公司使用的打結器全部由舒馬赫提供,北交所對于花溪科技是否存在核心零部件采購依賴風險提出問詢。
打結器是花溪科技核心零部件之一,報告期內向其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14.41%、11.79%、11.22%和11.44%,占比較高,對舒馬赫的打結器產品存在一定程度依賴。花溪科技稱,雖然打結器存在替代供應商,但舒馬赫打結器市場滲透率和品牌美譽度較高,如果舒馬赫與公司終止合作關系,使用替代打結器生產的打捆機可能無法獲得終端市場認可,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企業也將“試制替代打結器,產品逐步投入市場檢驗,減少對舒馬赫依賴,未來部分產成品使用替代打結器”作為未來戰略規劃。
不僅對海外供應商的依賴成為企業的潛在風險因素,花溪科技也存在需求政策補貼的情況。我國對農機購置實行補貼政策,這推動了農機行業的發展,但長期以往也會造成農民和農機企業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依賴性強、市場資源配置失靈的局面,農機購置補貼邊際效應遞減。
針對這一問題,花溪科技回復稱,在市場需求客觀存在的前提下,購機成本并非影響用戶購買農業機械產品的決定性因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售后服務的質量和及時性、產品的市場口碑等均是用戶購機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表明,2015年起,國家對農機購置的財政補貼力度開始放緩,但近財政部又逐漸加大相應補貼力度。2021年農機購置補貼將創下自2016年放緩后的新高,達190億元,同比增長11.8%。
此外,《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2021》顯示,我國打捆機保有量僅為美國的0.1%。從這一數據來看,市場似乎仍存在不小的增長空間。
河南是我國農業大省,在農機裝備方面也排名前列。大河網報道稱,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規模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有200余家,主營業務收入近600億元。農機企業除花溪科技外,河南知名農機企業還包括中國一拖、鄭州中聯、洛陽辰漢等。
2022年10月,河南發布《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2—2025年)》。部署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推動農機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并定下總體目標,到2025年,河南要建成全國重要的農機裝備制造基地,力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這也從政策層面利好花溪科技在內的大批河南農機裝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