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未來Z世代座駕 MG Cyberster概念車實拍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很少關注這些方面的知識,那么小編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很少關注這些方面的知識,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4月8日,MG Cyberster高能浪漫主義美學設計解析在上海舉行,會上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總設計師、設計中心全球執行總監邵景峰先生向媒體介紹MG Cyberster的設計過程和設計語言。作為最有可能量產的第一輛電動跑車的概念車,MG Cyberster一直相當神秘,此前只向公眾透露了效果圖和幾張官宣圖,而今天我們有機會實拍這輛概念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什么樣。

  展示在我們面前的這輛MG Cyberster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一輛實車,而是全尺寸概念模型車,這就意味著它的所有造型、配置和功能都只作為造型展示,并且是由手工打造的。雖然它可以行駛,但僅限于低速直線行駛,細節部分也還有手工打造的痕跡,但即便這樣,這輛MG Cyberster給我們呈現的設計元素也相當豐富了。

  首先從側面看上去,MG Cyberster擁有純正的歐式敞篷小跑車比例,這也是對MG經典跑車的傳承——修長的前艙、靠后的A柱、下壓的輕薄車尾,使整體重心靠后。車頭盡可能壓低斜切,強烈的低趴姿態得以顯現,同時也滿足了車頭空氣動力性能的需求。由于去除了厚重的車頂部分,前風擋因此變得輕盈低矮,車身更顯動感。

  由于是一輛純電跑車,因此車頭能夠盡可能壓低斜切,被設計師稱為“勢能線”的黑色線條從發動機蓋的logo出發,向后延伸,將整個發動機蓋一分為二,而車尾也有相應的造型相呼應。

  前20英寸、后21英寸的巨大輪胎將輪拱塞得滿滿,輪圈采用旋動輻條設計,其中一根輻條采用與車身同色的發光設計,科幻感十足,而輻條以花瓣形呈現每一片立體刀刃的形態,支持快拆的輪圈中央鎖止機構常見于高性能車型,提升輪圈視覺上的輕量感。

  MG Cyberster側面另一大特色是體現智能運動的“激光腰帶”——曾經MG跑車上的經典金屬電鍍腰線,在MG Cyberster則將電鍍條演變為LED光帶,它貫穿前臉,打通側面,呼應前翼子板風口的造型,寓意強有力的激光穿透跑車的靈魂,在前側翼子板上還衍生出前輪氣流出風口的“鯊魚鰓”和代替后視鏡的攝像頭,無側窗的設計則將門把手移植到外側窗臺上成為可能,也讓車側線條更流暢。

  前臉繼承了MG經典的圓燈+細長格柵的設計,“魅眼”動態交互大燈彰顯個性(下左小圖),細長的鍍鉻裝飾條將車頭分為上下兩層,搭配自然內凹的隔柵和醒目的前鏟下唇。為了實現更好的空氣動力性能,MG Cyberster將MG的經典格柵演變為通向前輪的空氣動力風道,詮釋電動時代新的簡約性能美學。而在風道上還有復雜的光道線條相互交織,(右下小圖)演繹出夢幻的視覺效果。

  MG Cyberster采用了歐式空氣動力車尾設計 ,這種被稱為“Kammback”的快速削平的車尾造型,能改善尾部擾流,帶來更好的空氣動力性能。而這一設計持續至今,成為諸多經典車型的范本。橫向的尾翼與垂直下切的側身構成清晰的斷面,簡潔明了。尾燈、側面出風口以及底部的擾流板融入其中,細節豐富但不喧賓奪主。

  在車尾左右風道內,如同箭頭般的燈光設計引人注目,MG Cyberster的左右轉向燈以超級符號的形式(箭頭+英國米字旗),彰顯扁平化汽車設計時代下的特點。在貫穿式尾燈帶上還有一片可自動升起的尾翼,在高速時升起提高下壓力,低速和停車時收起不破壞車尾的整體造型。

  MG Cyberster座艙后部最顯要的特征就是將防滾架與后置電池艙的組合,創造出“矢量推力”整車5G智能中樞和中置可拆卸式電池艙的設計。戰斗機矢量推進器般的造型不僅炫酷,同時也是MG Cyberster的電池艙。并且由于跑車座艙低矮的特性,電池艙安置在座椅后部更合理,中置電池艙的設計解放了底盤空間,讓電動跑車同樣實現低矮的姿態,也便于駕駛者自行補能或換電。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