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架構化成趨勢 盤點自主品牌新能源專屬平臺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乘著政策的東風,國內近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勢頭正旺,不少傳統車企紛紛加入新能源汽車行列。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基于傳統燃油車型改造的新能源車型,俗稱“油改電”,這種做法目前仍較普遍;第二種是開發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專屬平臺,這種做法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不少車企也愿意將這種“專屬平臺”作為產品的亮點來宣傳,諸如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長城歐拉等品牌。那么,各品牌都有哪些專為新能源汽車打造的制造平臺?各自又有何特點?不妨來盤點一下。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汽車制造平臺并非單純地指車輛的底盤或是車架部件。而是汽車從開發階段到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設計方法、設備基礎、生產工藝、制造流程以及核心部件和質量控制的一套完整體系。平臺化可使新車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共用相同架構,利用這個架構可以在共用部分的基礎上,衍生出外觀和功能性不盡相同的車型,從而減少開發成本、研發周期以及一定程度上減少故障率。

  比亞迪:e平臺以及基于BNA架構的LP、BMP、BSP平臺

  比亞迪近年推出的全新車型,設計上都獲得了不少的稱贊,在硬件實力方面也有著長足的進步。去年,比亞迪推出了全新的制造架構體系BNA(BYD New Architecture),BNA架構可實現燃油、插電混動、純電動全擎動力的覆蓋,同時根據產品的定位差異,延伸出BLP大型豪華車平臺、BMP中型豪華車平臺以及BSP小型豪華車平臺。比亞迪新近上市的全新唐、宋PRO、秦PRO都是基于此架構下打造的車型。該架構除了能適應不同能源動力的需求外,在智能制造、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也有著很大的共享性。

  此外,比亞迪還基于“33111”技術打造了全新的e平臺。所謂的“33111”即包含高壓 3 合 1 、驅動 3 合 1 、1 塊多合一控制器、1 個屏幕、1 個電池共五個部分。它們的通用性并不是指電池或電機硬件的本身,而是相關的技術。簡而言之,即電機和電池的總成是一個嵌套在整車平臺里的小平臺,同樣的控制和集成技術,會根據不同的車型匹配相應的電池和電機。

  廣汽新能源: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

  相較其它品牌,誕生于2017年的廣汽新能源進入市場的時間并不算長,但其發展速度卻相當迅速,迄今已推出第二代的純電專屬平臺。廣汽新能源的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名為GEP(Gac Electric Platform),在保持第一代純電專屬平臺的基礎上,對相應的技術進一步提升,第二代平臺具有空間更大、電耗更低、性能更強的特點。廣汽新能源Aion S就是誕生于該平臺的首款車型。

  與GEP平臺相匹配的是全新三合一電驅系統,將電驅、電控、差減集成一體,進一步減少硬件占用面積,有效提升性能和輕量化、小型化水平。實際上,伴隨GEP平臺推出的還有全新的智能制造、AI智能系統、生態系統的一整套體系,廣汽新能源表示將依托該體系在未來實現每年不低于兩款車型的速度布局新能源市場。

  長城汽車:WEY Pi4平臺,歐拉純電動ME平臺

  長城汽車在去年相繼推出了Pi4和ME兩大新能源汽車制造平臺,前者服務于WEY品牌,后者則為歐拉品牌提供支持。Pi4即為插電式智能化四驅系統,核心硬件包括三種不同的內燃發動機、三種不同的變速箱、兩種不同的動力電池、三種不同功率的電機和兩種結構不同的電動機減速器,可根據不同的車型匹配不同的核心硬件組合成相應的驅動結構。WEY P8就是首款基于Pi4平臺打造的車型。

  另一方面,作為長城汽車新能源子品牌的歐拉,也有著其專屬的ME平臺。ME平臺擁有低重心、動力模塊占用空間小、前后軸荷比例分布合理、輕量化、高智能化等優點。目前誕生于ME平臺共有R和iQ兩個系列車型,R系列定位于城市代步小型車,iQ系列則主要面向于家庭用戶,滿足多人出行的需求。據悉,長城與寶馬合作創立的光束汽車,其產品也有望基于ME平臺打造。

  吉利汽車:衍生于沃爾沃的CMA、PMA平臺,專屬于吉利的PE、FE平臺

  熟悉吉利或沃爾沃品牌的朋友應該對CMA平臺不會陌生,但實際上,吉利除了CMA平臺,還有PMA、PE、FE等制造平臺。先來了解下CMA平臺,CMA平臺是吉利與沃爾沃共同打造的一個平臺架構,其誕生于吉利歐洲研發中心,借鑒了不少沃爾沃SPA平臺的技術。

  CMA 平臺中的 C 代表緊湊級,M 代表模塊化,A 則表示為架構。但 CMA 平臺除了能生產緊湊級車型外,還可生產小型車、中型車等多種車型。像是領克 01 就是基于 CMA 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全新沃爾沃 XC40 也是基于 CMA 平臺架構打造。除了燃油版車型,CMA同樣支持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像是博瑞GE PHEV、領克01 PHEV等車型。

  而PMA平臺同樣是由吉利和沃爾沃共同研發的制造平臺,不過這是一個純電動模塊化的平臺架構,即只生產純電動車型,該平臺可生產5座和7座版車型,未來主要應用于吉利和領克品牌。PMA平臺可衍生出A0、A+、B級SUV和A、B級轎車,據悉,誕生于該平臺的首款車型純電續航里程將達到500km,定位于A+級跨界車型。

  前兩個都是吉利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的平臺,而PE和FE則是吉利專屬的純電動車平臺。FE平臺主要生產吉利新能源的中高端純電動車型,帝豪EV便是誕生于此平臺的產品;而PE平臺主要負責生產小型的電動車型。

  上汽集團:支持插電混動、純電動以及燃油動力車型的SSA平臺

  SSA平臺(Scalable Suv Architecture)是上汽集團打造的模塊化生產平臺,適用于MG和榮威品牌的SUV車型以及新能源SUV車型。誕生于該平臺的車型包含了MG銳騰、EZS和榮威RX5都是誕生于該平臺的車型,而榮威eRX5則誕生于SSA+平臺。

  我國去年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25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為萎靡市場中的一抹亮色,表明新能源汽車仍有著很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正朝向更高端化、智能化與長續航的階段邁進,因此,智能化生產平臺架構成為了各車企提升品牌競爭實力的一大利器。這種模塊化新能源汽車平臺架構,在產品規劃和總體設計上更具優勢,使產品技術的先進性、零部件成本的有效控制、質量的可靠性等都能夠保持一致。

  其實,平臺架構體系是目前汽車制造發展的一種趨勢,若不具備架構觀念、沒有合理的開發策略以及沒有最大程度地控制生產效率、質量和成本問題,容易導致產品開發周期過長、研發費用過高、零件采購成本增加、品質管控難度增加等問題,這些都是車企應當警惕的關鍵因素。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