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在35年前,大眾汽車集團不斷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促進汽車市場的發展。如今,面對汽車和出行市場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全面開啟向全球領先的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
2018年11月15日,有媒體從大眾集團官方獲悉,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 Asia,以下簡稱“逸駕智能”)正式亮相。逸駕智能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向全球領先的出行服務商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基于汽車行業的深厚積淀和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構建最開放、最完整的智能出行產業,打造美好的出行生活。
海茲曼教授表示:“:僅明年一年,我們計劃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超過40億歐元,以確保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研發、高效生產流程及新產品開發等領域的穩健轉型。”
海茲曼教授還表示:“未來兩年內,我們將在新增超過30款新能 源車型,其中 50%的車型將會進行本地化生產。”
大眾計劃到2020年向客戶交付大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 年交付量達到150萬輛。不止于此:從 2019 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電網絡的解決方案。
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超過40億歐元,以確保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研發、高效生產流程及新產品開發等領域的穩健轉型。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蘇偉銘先生表示:“基于35年來對汽車行業的理解,以及對未來智能出行的洞察,大眾汽車集團創建了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 Asia),將汽車行業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同互聯網科技融為一體,自主開發智能出行產品,打造智能出行生態,建設智慧城市,為用戶帶來智能、便捷的出行服務,為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全面推動大眾汽車集團向全球領先的出行服務商轉型。”
逸駕智能聚焦用戶出行痛點,圍繞智能車聯網、智能出行生態、智能基礎設施、大數據應用和智能駕駛等五大核心業務領域,打通了傳統汽車和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壁壘。
智能車聯網:逸駕智能(Mobility Asia)的技術工程師規模約200名,結合用戶需求場景匹配,為用戶專門開發智能車聯網服務。大眾汽車集團首款搭載人工智能車聯網系統的車型,不久將在正式上市。同時,逸駕智能車聯網服務內容也將不斷升級。
智能出行生態:與本土的出行企業合作,布局網約車、分時租賃出行市場,同時借助大眾汽車的車型產品,開發多樣化的出行服務。大眾汽車集團()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成立了二手車車隊公司,為出行車輛提供全周期服務。
大數據研究分析:成立技術團隊,進行大數據研究分析,進一步開發、拓展大數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出行產品和服務,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智能駕駛,智能駕駛技術從硬件層面將人工智能、互聯網科技和汽車制造相融合。通過智能駕駛出行服務,提升日常出行效率。
智能基礎設施,參與國內充電樁網絡、智慧城市等出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大眾汽車將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建立大功率高速充電網絡,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在大眾品牌方面,大眾汽車品牌CEO馮思翰博士表示:“2018年,我們開啟了‘眾前行,致未來’品牌攻勢,不斷推出新車型的同時,我們還對轎車和SUV車型進行升級。目前,我們自豪的是向市場推出了6款SUV車型,意味著我們SUV陣容相較年初的時候,實現了車型數量的翻番。”
作為大眾汽車品牌的旗艦產品,全新一代途銳堪稱引領未來的先鋒。它是首款搭載專為市場打造的互聯平臺——“眾行家”的大眾車型,可以時時保持互聯,其數字化駕駛艙“Innovision Cockpit”為數字化個性設置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在斯柯達品牌方面,兩年前,斯柯達與上汽大眾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備忘錄的核心是一項超過150億元人民幣的五年投資計劃,主要包含以下內容:擴充斯柯達車型類別,特別是SUV車型;推動電動車型發展;強化斯柯達品牌。
其中,柯迪亞克GT是斯柯達SUV家族的新成員,也是斯柯達在市場SUV車型攻勢的又一里程碑。今年,斯柯達SUV車型不僅占斯柯達汽車交付總量30%以上,更成為斯柯達增長計劃的重要組成。
在奧迪品牌方面,自quattro、TFSI和混合動力汽車之后,e-tron將為奧迪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奧迪總裁歐陽謙表示:“是奧迪全球電動化戰略的主要市場之一,未來奧迪將在推出更多新能源車型。奧迪e-tron將在明年作為進口車型引入市場,并在2020年實現本土化生產。”
無論是賽車車型還是量產車型,奧迪憑借在電動化領域的非凡實力全面詮釋了“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理念。奧迪e-tron FE04是集團首部純電動賽車,在近40年中,奧迪始終活躍在頂級賽車運動中,以不斷探索量產車型新科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