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在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期,汽車廠商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定位更加多元化。進入2019年以來,不少造車新勢力加快推出新車,其中一些品牌開始由純電動SUV向純電動轎車市場發力,也有一些品牌仍堅持純電動SUV路線。在補貼政策退坡、融資環境收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需求多樣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造車新勢力如何定位新產品,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戰略思考?
一、專注SUV、發力轎車市場 新勢力如何定位新產品?
在政策、市場、資本等諸多因素的加持下,進入2019年,不少造車新勢力開始加快推出第二款、第三款新車。整體來看,根據這些品牌的現有車型以及最新發布的新車,可以總結為五個關于產品定位和策略的特點。
1.由純電動SUV向純電動轎車領域發力。
比如,蔚來、小鵬、電咖首款車均以純電動SUV切入市場,而最新款車開始向純電動轎車市場發力。蔚來在推出ES8、ES6兩款純電動SUV后,準量產版ET7定位為一款轎車;小鵬G3交付后,第二款車P7定位為B+級或到C級的純電動智能轎跑;繼天際ME7純電動SUV推出后,電咖最新款車天際ME-S也定位為一款純電動轎車。從SUV到轎車,可以看出這些品牌的產品思路是從單一化逐漸向多樣化陣容擴充。
2.聚焦純電動SUV市場。
比如,威馬最新款車依然聚焦純電動SUV市場。威馬EX5、EX5 Pro定位為緊湊型SUV,即將在今年9月上市的EX6則定位為中型SUV;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車也開始聚焦SUV領域,其第二款車C-more定位為緊湊型SUV,而首款車S01為純電動小型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純電動SUV仍是造車新勢力關注的重點領域。
3.純電動轎跑受熱衷。
從這些造車新勢力最新發布的新車來看,純電動轎跑相比以往受到了更多關注。比如,小鵬P7、準量產車前途K20、前途概念車K25等。純電動轎跑之所以跟受到熱衷,筆者看來,一是為了迎合年輕化消費群體的需求,二是在純電動轎跑細分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空間,三則是有助于品牌的整體向上。
4.部分最新款車型續航里程將有明顯提升。
例如,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小鵬P7純電動轎跑在NEDC工況下不低于600km,較第一款G3車型365km的續航提升了將近一倍;天際ME-S在NEDC工況下續航或將能夠超過750km;零跑C-more續航也將做到超過500km,較首款車S01超過300km續航有了明顯提升。可見,新勢力在新車電池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問題是,高續航是否是解決電動汽車里程焦慮的最佳辦法,消費者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高的續航呢?
5.新車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將集中發力。
根據已知公開信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明年,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款、第三款車將陸續上市。例如,根據規劃,威馬EX6預計將在今年9月份上市,前途K20或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量產,小鵬P7預計將在明年第二季度開始交付等等。面對2020年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造車新勢力也正在快馬加鞭“上岸”,當然這是在保證資金、產業鏈各環節都有保障的前提下。
二、純電動SUV、轎車等細分市場表現如何?
大部分造車新勢力的首款新車以純電動SUV切入市場,前期在產品定位上很難看出不同,但是隨著第二款、第三款車型的推出,各家品牌的產品定位、戰略布局等也開始出現差異化,這背后是決策者對于品牌定位與市場需求認知的不同。無論是專注SUV市場,還是向轎車領域發力,各品牌有不同的理解。那么,這些細分市場的現狀如何,又面臨哪些挑戰?
從整體上看,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5.6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5.3萬輛,同比增長82%;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78.8萬輛,同比增長68%。《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因此,近兩年,新能源乘用車或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
從競爭車型來看,純電動轎車銷量排名靠前的車型特點是性價比較高,對品牌的個性化、高端化要求并不十分強烈。當然,不排除很多續航里程相對較高、價格相對較低的車型更多流通于出行市場的可能。不過,明年特斯拉Model 3中型轎車國產化,以及合資品牌、外資品牌加快在純電動轎車市場推出中高端車型后,國內低、中、高端純電動車型的分布或許也將發生變化。
在純電動SUV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蔚來ES8以11348輛的銷量位居純電動SUV排行榜中的第五,對于半年交付過萬輛的ES8來說,這一成績可圈可點。這說明,要么蔚來ES8車真的好、銷售有策略,要么在純電動SUV市場,還沒有十分具有十足競爭力的、深受用戶追捧的車型出現,或許這也正是值得挖掘和探究的市場所在。
三、第二款、第三款新車推出就萬事大吉了?
回過頭來看造車新勢力推出的新車型,不少品牌還是少了些底氣,特別是推出一款車不難,難的是按照相同的標準批量生產。所以,這其中的風險不容小覷。說到風險,還是要回歸造車新勢力為何要加快推出第二款、第三款新車的問題上。
就拿頭部企業之一蔚來來說,首款車ES8已經交付過萬輛,第二款車ES6也計劃在今年交付,第三款車的亮相更多的是為了提前公布企業的產品陣容,增加品牌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等,如此更利于后續的融資與合作業務的開展。至于新車ET7何時上市、何時交付,恐怕才是更能抓住消費者好奇心的問題。
相比之下,也有的品牌僅僅是亮相新車,比如奇點汽車,首款車iS6尚未上市,又在較短時間內推出了微型車iC3,但是并未公布新車的上市計劃。當然新車的亮相,一方面不乏為了創造更好的融資條件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觀望政策、市場走勢,以便于及時調整產品定位等。
而那些已經明確了新車上市交付計劃的品牌,更多是為了擴大產品陣容,提升銷量,來盡快實現資金的回籠。然而,無論出于怎樣的目的,新車的發布都應以保證質量、安全為前提,不能因為市場、政策的收緊而急中生亂。
編輯點評:最近常聽到一句話,“定位贏未來”,對造車新勢力來說,資金、技術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品牌和產品的定位也更關鍵,一定程度上,定位將決定錢該怎么花。因此,比花錢更重要的問題是,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和品牌該怎么定位,相信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慎重思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