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華人運通的PPT如果不是丁磊在講,可能不會有人相信。
路已經在鋪,新車7月見。過往皆為序章,華人運通的故事,得到今年夏天才可以真正講起。
4月2日,華人運通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對于華人運通車路協同戰略競爭力在哪?首款量產車的最新信息,以及華人運通的商業模式等關鍵問題,這一次,華人運通創始人兼董事長丁磊為我們作了詳細解答。
新車今夏亮相
實際上,在華人運通瞄準的未來車路協同的出行體系中,已經早有玩家進入,比如BAT、華為、移動等,華人運通的競爭力將在哪里?
丁磊的回答是:相較于通信運營商、硬件設備提供商、互聯網企業等,華人運通從“車”出發,以打通車路城的協同技術和數據處理為主要支撐,填補整個行業空白,引領整體產業閉環。
智能汽車,毫無疑問是華人運通整個戰略運轉的關鍵節點。這次發布會,丁磊也帶來了關于首款車的最新消息。
汽車產經網了解到,華人運通首款車型產品前期開發已經完成,進入整車測試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冬兩夏”測試。新車推出的時間線也一同公布,根據計劃,首款量產定型車將于今年7月發布;12月,工程車下線;2020年底,首款車型正式量產。
除了量產車的消息,華人運通此次還展示了最新的概念車型Concept-U,此前已發布過Concept-H、Concept-A兩款概念車。
用“升維”打法瞄準未來出行
智能汽車只是其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在整個“三智”戰略中,更大的想象力、競爭力在于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部分。“華人運通是‘升維’做面向未來的產品。我的電子架構能夠適應未來智能交通,整個機械部分能夠通過備份冗余,在任何的原始路上開,就像碩士畢業,做小學生題目肯定沒有問題。但在智能化道路上開,他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 ”丁磊表示。
在丁磊看來,汽車行業發展到今天,正面臨百年一遇的機遇,5G網絡、邊緣計算、云計算、物聯網、AI等新一代技術的到來,使汽車行業迎來顛覆性的技術變革、產業重組和跨界融合。更多智能技術被運用到未來出行當中,汽車將具備數據采集、數據分享的功能。依然從傳統的單車尋求突破,是新時代的“閉門造車”,無法打造面向未來的產品,更無法適應未來交通發展,因此,“車、路、城”必須同步考量。
丁磊說“我們公司內部有一句口頭禪是‘看問題要看遠一點’。”顯然,華人運通的眼光一直在聚焦在至少5年以后的交通出行世界,但是在那之前,如何生存、如何盈利?丁磊對此很淡定,他表示:“現在我們做的很多業務,有其本身的商業模式,很多是to B的,是能夠為整個城市交通效益做提升的,因此我們已經有銷售收入了。”
to B是華人運通商業邏輯的核心。丁磊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他說:“比如臨港,我們幫助智能網聯園區的技術升級;具體落實到項目,比如自動駕駛車輛穿過隧道怎么辦,我們幫他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在鹽城也不是造路,而是路建完以后,幫助改建他的智能傳感系統,這個投資不是很大。這個本身是有商業模式,它是to B的,就會形成收入。在改建智路,或者路升級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技術,又反哺到智能車的開發。這是非常好的商業邏輯,城也是這樣。”
丁磊透露,2019年1月,華人運通打造的“全球首條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能化城市道路”開通試運行。同時,華人運通還將參與江蘇鹽城、上海臨港等多地智能化道路和智慧園區的規劃建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