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12月21日,上汽大通全能家旅中級MPV G50于南京C2B定制工廠正式下線,標志著上汽大通完成了從質造向智造的進階。回顧即將過去的2018年,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秋華言語間無不透露著自豪感:我們逆勢增長了18%,尤其是海外市場,今年銷量達到16,295輛,增長60%以上。V80增長10%左右,市占率提高了1%;劃時代皮卡T60同比增長達96.78%,與此同時,他也坦言本應做得更好。
需要說明的是,G50首發款雖然已在廣州車展宣布上市,但實際上G50全系并未全部上市。主管營銷事務的上汽大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華表示:G50預計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末正式推向市場,目標是在上市第一年,月均銷量能夠達到5,000臺以上。
對于G50產品本身,李建華認為它有非常多的感性優勢,比如大空間、豐富配置、智能網聯,并很好地延續了上汽長久以來的高品質基因。
上汽大通2019年有何大動作?
在2019年汽車市場繼續被看衰的情況下,尚未躋身主流細分市場的上汽大通,若想獨善其身繼續實現突破,導入更多更具吸引力的新產品必不可少。據徐秋華介紹,包括G50純電動和混動、全新一代G10、全新寬體輕客、面向城市快遞物流的EV30在內的5款產品均計劃于2019年內發布。
有媒體另了解到,上汽大通還有望于明年推出一款全新SUV車型,這將是上汽大通自品牌成立以來新車投放力度最大的年份。
G50的誕生地——上汽大通南京工廠是如何實現C2B定制的?
在消費者下單之前,上汽大通就會提前通過智能排產的數字系統進行生產計劃編制,“預知”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確定零部件的數量和種類,并進行相應的生產計劃安排,大大縮短C2B定制汽車的生產時間。另一方面,上汽大通OTD在線系統會立足于訂單維度,全面監控每一臺訂單從觸發到交付到經銷商處的整個過程。
以座椅分裝為例,上汽大通為了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合理控制庫存,根據排產計劃,整改供應商推動供應商供貨,以有效降低庫區面積,滿足客戶個性需求。實際生產中,為適應上汽大通多款車型共線生產的情況,大通整合共線生產車型座椅信息,針對一車一座椅的實際業務,配套建立了座椅排序機運線,將線邊傳統座椅投料區化零為整,建立了從供應商到線邊的直送模式,將個性化定制與傳統流水線生產完美結合,還能配合座椅立庫,使RDC倉庫-機運線-流水線三位一體。
輪胎安裝,C2B造車模式下,每個車輛的輪胎也都是多樣性的,如何保證不同配置的車輛安裝正確的輪胎?上汽大通早就想好了,工廠和供應商共享訂單需求,供應商在運輸前就已經按訂單需求把每輛定制車輛的輪胎打包在一起了,到了上汽大通工廠后,還會進行二次檢驗,確保輪胎與車輛需求匹配,后續確認過的輪胎會通過自動運輸線傳送到正確的車輛輪胎安裝線上,靠自動化來防誤防錯。
另外總裝生產線上,也是“武裝”得很到位。總裝車間每一把高精度工具槍都是價值10萬多的瑞典進口設備,再加上QCOS自動質量防錯系統,可實現產品質量的精確控制和數據管理,會自動記錄每一次緊固扭矩的數據,便于分析和跟蹤,確保產品質量。同時,當扭矩未緊固到位或漏打、錯打螺絲時,生產線會自動停線報警。試問,這樣的防錯機制,怎么還會有裝錯的情況發生呢?
相對于與用戶保持高效溝通的優勢,上汽大通面臨的問題同樣非常突出。“一是我們的營銷銷售,包括網絡;第二個是C2B創新業務和傳統業務的矛盾,以及我們的意識、管理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沖突。”徐秋華說。在他看來,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是上汽大通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的獨門武器。
從D90到G50,上汽大通完成了C2B的一次重要迭代,見證了整個發展過程的徐秋華評價道:“上汽大通是唯一一家在任何時候都能實時知道供應商的庫存的企業,因為我們實現了數據化。經過2018年的努力,我們的OTD能夠控制在30天之內,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還會進一步壓縮。”
“蜘蛛智選”是上汽大通為開展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打造的專屬操作平臺,這套智能系統目前已在上汽大通全系產品上打通。工程師出身的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瑞表示,未來將在應用體驗、社交屬性、平臺化等6個方面進行蜘蛛智選的持續深化和迭代。
此外,王瑞還針對備受大家關心的G50在“蜘蛛智選”上的使用進行了解釋:自12月21日起,G50極客內測版已迭代至C2B選配全民公測版本。這意味著,現在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蜘蛛智選進行G50定制!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的國際化汽車品牌,上汽大通始終在堅持貫徹上汽集團提出的“新四化”戰略,并于近年來在新能源化、智能化領域取得了卓越進步。隨著極具創新精神的C2B定制在不斷升級迭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同并喜歡上這種模式。在未來,上汽大通或將能夠摸索出一條更適合國情和市場特點的差異化發展路線,以達到追趕甚至超越全球領先汽車公司的遠大目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