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在逐漸降低,今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按照3月四部委發布的文件,今年1月-3月25日的3個月中將延續2018年補貼政策,3月26日至6月25日為三個月的過渡期,而6月25日也就是新能源補貼新政過渡期的最后一天,在此以后,無論是純電動車型還是插電式混動車型,都將按照最新的補貼標準進行執行。
同時新能源補貼政策顯示,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大于等于250公里,小于400公里,的車型將有1.8萬元的補貼,相比2018年的政策,補貼下滑60%,大于等于400公里的車型將補貼2.5萬元,相比2018年的政策下滑55%。并且,插電混動乘用車純電續航里程大于等于50公里的車型則補貼1萬元,同時取消了地方補貼。
從新規定來看,此次新能源補貼的政策已經超過一半的降幅,這讓大部分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車企面臨這很大的壓力,一方面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企會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而另一方面過渡期結束后面對不同規模的車企將要面對整個行業的競爭的壓力。所以,在補貼新政出臺后,大部分有實力的車企都都采取了應對措施,其中確有的車企為了保證利潤只能在車型的價格上進行調整,但多數企業為確保已有的市場份額,選擇自己掏錢保價,讓利經營。
威馬補貼退坡后售價維持不變
威馬汽車在近日宣布,威馬旗下的緊湊型電動SUV將不受補貼退坡的影響,再6月25日過渡期結束后依然維持現有價格不變。這意味著,威馬為了市場的占有率將自掏腰包應對補貼退坡的政策,在利潤下降的同時保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品牌的性價比。
比亞迪6月25日前補貼不變
根據比亞迪發布的新能源車型保價計劃,旗下部分車型在6月25日之前享受2018年全額補貼,由于2019年補貼退坡造成的差價由比亞迪進行補全,企業最高補貼金額達到9.9萬元,但6月25日的價格尚不清晰,還要等待官方最終給出的價格。
此外像北汽新能源、榮威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車企也采取了相似的保價計劃,宣布短時間內將不會漲價,也就是說在6月25日過渡期內銷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將繼續按照2018年的補貼政策標準來。不過得到的承諾也只是過渡期內,等過渡期結束,是否會漲價也很難說。
廣汽新能源或許會漲價
至于廣汽新能源,在過渡期間,按照文件規定,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60%進行補貼,雖然還享有地補,但補貼已經明顯減少。然而6月26日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后,廣汽新能源也可能將產品的價格上調,并且緊跟市場的狀況將進一步調高售價。
長城歐拉售價上調
有新能源車企選擇保價,也有的車企則選擇漲價,其中長城旗下的電動品牌就在近日宣布,包括歐拉R1和歐拉IQ在最高補貼后售價上調0.2萬元-1.5萬元,并取消部分車型隨車配送充電樁。并且在此次僅為價格上的調整,歐拉和歐拉IQ并未針對車型的配置進行調整,只為應對國家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的退坡。
小鵬汽車價格上調
同時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在3月份以前就宣布了價格上漲計劃,旗下的小鵬G3漲幅在2-3萬左右。就一輛小鵬G3而言,由于續航里程在250-400公里,而電池能量密度并未達到125Wh/kg,所以也無法拿到0.8萬元的電池能量密度補貼。小鵬G3能夠獲得的補貼只有1.8萬元,相比現在的7.2萬元補貼足足多了5.4萬元,說明小鵬再應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同時也將犧牲車企的大部分利潤。
北汽新能源
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只有一款車型EX360將價格上調,由調整前補貼后售價的7.99萬-9.89萬其全系車型售價上漲5000元,調整為統一售價為8.49-10.39萬元,漲幅4.8%-6.3%。
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漲價的現實可能在所難免,即便是不漲價,也會在日后推出的產品通過配置和產品力的升級和增加來調整價格。從這些新能源車企在面對新能源政策退坡時應對的措施來看,2019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將進入一個更加激烈的競爭階段。
按照發改委的計劃,補貼退坡以后的利潤空間應當由企業本身自己消化,而無力消化的企業,就會因為市場價不具備競爭力而退出市場,對于沒有技術儲備和經濟實力的車企來說,面臨的困難將非常巨大,以至于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中,可能隨時淘汰出局,
寫在文末
隨著汽車銷量的持續下滑,燃油車的價格也是一再下探,同時,在燃油車終端銷售價格降價的時候也擠壓了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空間,在大的趨勢下,不少電動汽車也開啟了打折優惠,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價格提升的難度可想而知。
此外,汽車行業正在進行深刻變革,新能源汽車要在市場上真正立足,其還是要靠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過硬的產品力,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降低成本,來應對燃油車的沖擊和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只有這樣,新能源車企才能真正的脫離補貼、形成良性的循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