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自車市邁入微增長時代以來,“負增長還有多遠”這一疑問就徘徊在汽車行業之中。可以說,在這一“敏感”時期,單月銷量下滑就足以觸動整個車市的神經。而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汽車產銷繼7月份同比分別下滑0.66%和4.02%之后,8月份同比再次出現下滑,降幅分別達到4.38%和3.75%。也就是說,這一次,車市接連兩個月出現了銷量的同比下滑,這一情況使得業界對于接下來車市的表現不甚樂觀,更有業內人士稱“今年車市將首現負增長”。
如此兩連降的情況在汽車行業確實并不多見,那么,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究竟有哪些?這些因素的影響是否會延續到接下來的車市?今年車市真的會出現負增長嗎?日前,蓋世汽車采訪到多位行業人士,就以上話題展開討論。
兩連降并非首次出現,但具體情況有所不同
汽車產銷連續多個月下滑的情況并非僅出現在今年。據了解,在2015第三季度以及2017年4月-5月,汽車產銷亦出現過此類情況。至于其中原因,蓋世汽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表示,2015年之所以出現單月產銷同比連續下滑,主要是受到當年股市暴跌的影響,而2017年出現此類情況則主要是因為,在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影響下,2016年同期基數較高。
數據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相對于前幾年,今年的情況似乎更為復雜。乘聯會相關報告顯示,進口關稅下調、新車型陸續投放市場以及廠商為了完成目標量加快批發節奏其實為車市帶來了一定的增量,不過與此同時,財富縮水的陣痛對車市影響較大,在金融去杠桿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股市低迷和P2P暴雷時有發生,導致部分居民的財富受損和購車消費心態暫時受到影響,也就是說,經濟下行等因素同樣造成了相對較大的減量,最終使得車市呈現下滑的現象。
蓋世汽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亦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沖突、供給側改革、地方債攀升、外匯儲備不斷降低、人民幣貶值等多問題反映出今年經濟形勢不甚樂觀,在這一情況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消費者都會收緊自己的支出。而在經濟下行、市場需求減少的情況下,車市也確實會受到影響。“另外,前兩年購置稅刺激透支了今年的市場需求量,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超預期出貨量導致庫存一直在警戒線以上,所以車企會借著淡季盡量減少產銷去消化庫存,由此在7、8兩個月份出現同比的連續下滑。”
兩連降并不“可怕”,車市全年增幅預計仍在3%左右
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7月及8月汽車產銷接連出現同比下滑,那么這一影響是否會延續到接下來的車市?答案是肯定的。
乘聯會指出,下半年以上幾點影響消費因素仍難以消除,不利于車市增長。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也會逐步體現,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的部分群體消費降級現象有所體現,因此今年的秋冬季車市較上半年增速進一步放緩。另外,近期減稅效果尚未體現,今年個稅改革等促進購車效果仍待觀察。
蓋世汽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亦表示,結合2015年的情況來看,經濟出現問題會對車市有直接沖擊,加之國家在下半年沒有政策刺激牌出來,車市在接下來4個月維持去年或者2016年的水平會是大概率事件。
數據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今年7月及8月汽車產銷均出現同比下滑,但2018年1-8月,汽車產銷則分別達到了1813.47萬輛和1809.61萬輛,同比增長2.77%和3.53%,總體表現符合其年初3%的預期。
興業證券交運設備行業研究首席分析師王冠橋亦表示,盡管接下來這些因素仍然將給車市帶來一定的影響,使得大家對下半年車市的表現并不是很樂觀,但目前業界比較多的看法是,今年車市整體增速將在3%左右。
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亦指出,無論是經濟下行,還是購置稅政策等因素,它們對于車市的影響確實存在,但也不必夸大這些因素的影響,因為從目前來看,2018年汽車市場銷量增速預期仍將達到3%,處在正常的范圍之內。“當然,由于受到購置稅等因素的影響,去年9、10、11、12月份的基數比較高,這會使今年后四個月車市面臨的壓力比較大。
后四個月車市壓力增大,車企加速“大浪淘沙”
數據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車市壓力增大,車企難逃考驗。在微增長的車市之中,眾多車企間的競爭越加激烈,各大車企面對的幾乎是你死我活的較量,稍有松懈,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至于在眾多車企中,誰被看好?誰又被看衰?雖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最終留下來的一定是產品實力強的企業。王冠橋表示,接下來吉利、上汽大眾、豐田的表現值得期待,主要原因便在于它們新產品的競爭力比較強。
對此,師建華表示,車市增速放緩,競爭激烈成為必然,而越是低速增長的時候越能看出誰有競爭力,“當車企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就會倒逼著這些企業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堅持高質量發展,去靠質量取勝,而這對于消費者來說顯然不是壞事。 ”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從整體車市環境來看,車市已逐步從粗放型增長進入到成熟化增長階段,增量來源也從首購變化到換購的消費人群。車企既要做好產品,又要懂得消費者,而消費者對于車消費更加成熟和理性,用車目標更明確,需求更加實際。因此可以說,在車企大浪淘沙過程中,消費者是決定性因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