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補貼退坡 當真能看到誰在裸泳?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今天汽車圈最大的事莫過于《補貼新政》的出爐,具體政策本刊已有其他文章做詳細解釋,我在這里不再贅述。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就是買新能源車的落地價格要上漲了,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我們買新能源車的實際價格是官方指導價—國補,新政之后國補有50%左右(具體幅度因車而異),這相當于終端售價抬升。2.完全取消地補,即不在享受購置稅減免。

  電動車本身價格由于成本問題,即使享受全額補貼(不考慮牌照),便已高出同級別燃油車一大截,且由于銷量不高,利潤相對燃油車也少的可憐,如今補貼退坡,售價提高,不僅消費者多掏腰包很痛苦,廠商也很痛苦,補貼少了,不僅成本上升,而且因為終端售價的上升,對價格敏感的人群更加不會選擇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的壓力也陡增。

  因此部分廠商均喊出屏住壓力“不加價”,承諾旗下車型不會因為成本上升而通過漲價轉嫁給消費者,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地補和國補的退坡,即使售價不上漲,實際從腰包里掏出去的錢還是變多了,以蔚來為例,雖承諾不漲價,但由于補貼退坡和購置稅不再減免,買車實際要比之前多花5萬左右。

  小鵬汽車也宣布暫不漲價。

  但有的廠家是真的“不加價”,廣汽新能源做出承諾全額補,采取廠家直補的方式為國補和地補退坡兜底,每賣出一輛GE3 530,廠家掏9.07萬的成本補貼消費者,使消費者落地價不變。

  相對廣汽的豪氣,蔚來的“不漲價”著實不夠看,但我相信豪氣的必然不止廣汽一家,目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即將入局的一汽大眾新能源、通用VELITE 6都極有可能通過廠家直補的方式,繼續讓其電動產品維持在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價格區間。

  而對如蔚來一樣的新勢力造車陣營,如威馬、小鵬而言,保持指導價不變已經是其最大的誠意,如廣汽一樣采取廠家直補來維持消費者的落地價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是這種要求超出了其能力范圍。

  為什么“廣汽們”可以做到廠家直補,而“蔚來們”做不到?廣汽有廠家直補的底氣,來自其有燃油車帶來的利潤支撐,可以拆東墻補西墻,而“蔚來們”并無東墻可拆,而且由于拿不到造車資質,“新能源積分”也只能拿來讓渡給代工廠。

  對“廣汽們”而言,本身目前技術條件下,電動車本身就談不上盈利,比起維持每輛車上的那點蠅頭小利,讓利給消費者以趁機攻城略地搶占市場來的更為有價值(當然,那些本身就是為了來騙補貼的除外)。這種事早有先例,當年別克VELITE 5由于增程式拿不到國補,通用直接自掏腰包補貼給消費者,就是為了讓VELITE 5能占得先機。

  聯系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來打個比喻,蘇家已經有蘇明玉這么個搖錢樹,即使蘇明成是個敗家的吭老族,蘇家也養得起。但是如果蘇家只有蘇明成一個兒子,本來就是敗家的,還趕上蘇大強的退休補貼縮水50%,蘇家的日子就太艱難了。

  蔚來面臨的是非常不明朗的未來,按照補貼退坡前的情況計算,蔚來的盈利目標本就很難實現,補貼退坡下,資本對蔚來的信心或將更為動搖,這對一家依靠資本支撐的互聯網造車企業而言,是不利好的。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蔚來和廣汽、比亞迪本就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很多人都在說補貼退坡,才是拼實力的時候,但事實上,也有可能是在放水捕魚。滴滴收編Uber一家獨大,摩拜打敗黃綠青藍紫完成共享單車的收割,并不是因為滴滴的算法比Uber強,摩拜的技術儲備比其他單車都高,個中緣由大家自然心知肚明。于蔚來而言,沒有傘的孩子,需要更加努力的奔跑,作為媒體和消費者,或許也應當給它多一點的包容和鼓勵吧。

  相對于輿論的包容,新勢力造車的未來發展路線也同樣值得思考,除了內部的降本提效之外,或許開創多渠道的盈利模式也至關重要,例如威馬在共享出行領域所做的嘗試,都或將使其在雨中跑得更快更持久。

  行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穩健的環境,或許當某某政策的發布不再成為當日的焦點問題時,才是行業和技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