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今年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并不好過。補貼退坡搞得已經推出產品的企業個個愁眉不展,每臺車動輒好幾萬元的漲價著實影響銷量。這件事情還沒理出個頭緒,國際和國內兩大知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和蔚來,自家產品又各自著了一把火。火是夠大,但帶給這個行業的非但不是溫暖,反而是陣陣寒意。
電動車容易起火,這并不是什么聳人聽聞的事情——當前使用的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就決定了,如果內部散熱效果不佳或者經受劇烈碰撞,電池本體非常容易自燃。再加上為了減重,很多車型都采用全鋁車身,鋁材料本身就易燃。所以一旦電動車起火,鋁制車身就成為了助燃劑,那后果是相當可怕。
一說全鋁車身,總有人High得不得了。在他們眼中全是優點:重量輕、強度高、既節省能耗又便于操控。可是鋁材本身的可維修性差,更重要的是容易起火燃燒的特性卻被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
迄今為止,在全球范圍內,特斯拉已經有50余起起火的事件。2012年5月26日,發生在深圳市的比亞迪E6出租車與另一車輛高速碰撞后起火,致三名乘客死亡的案例也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時至今日,新能源發展日新月異,人們普遍看好電動車領域的未來。可是,在各種贊美、期待等情緒化的表達之下,并沒有哪個造車新勢力認真地去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幾乎每個新勢力廠家在對外宣講的時候,一定會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電池多么安全、做了多少次安全測試等等。而另一方面,為了增加續航里程,拼命堆積電芯數量,同時簡化安全檢測流程,快速把沒有經過科學嚴謹檢測的產品快速推向市場,以獲取好處。
動力電池的原材料、構造等都決定了其具有易燃的特性,再加上為了提高續航里程,不少新勢力企業不得不堆積電芯的數量,以提高能量密度。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在安全性方面自然有著更高的要求。可是很不幸,這個方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這就顯得很可笑——新勢力們總是喜歡以革命者的身份自居,總是聲稱自己以用戶為中心。然而,這些始終強調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的企業,居然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問題都沒有解決。用戶們天天開著電動車上路就如同天天出去玩兒命。
反而是那些被看做陳腐守舊的傳統企業,倒是在安全問題上一步一個腳印。日前奔馳在ESF 2019安全概念車首秀的活動上,就向人們展示出了一幅他們自己繪制的安全方面的藍圖。這臺車上有著20多項安全創新:大到整體安全方面的思路、小到一些非常細節的零部件,這些方面整合起來,為所有交通參與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的交通環境。
在安全概念車的研發方面,奔馳已經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不同年代的安全概念車展示了當時安全技術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最遠處的那輛安全概念車為ESF 13,誕生于1972年,算得上是奔馳安全概念車的鼻祖。最近處的這輛于2009年推出,已有10年歷史。
ESF 2019安全概念車是基于一輛最新款GLE插電混動版的車型打造而來。之所以使用一輛SUV而非一直以來所采用的轎車,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全新一代S級的研發進度明顯滯后于這個項目;第二,SUV目前在市場上勢頭看好,消費者的關注度自然會更高。
例如,這輛ESF 2019安全概念車具備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為了適應自動駕駛狀態,它的安全氣囊完全重新設計。為什么呢?因為自動駕駛時,車內乘員狀態放松,坐姿不一定標準,傳統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在發生碰撞時已經無法有效保護乘員的安全。造車新勢力們有哪個不說自己的車具有多么高級的自動駕駛水平?可又有哪個說過為了實現這樣高水平的自動駕駛,在安全裝置上搞的配套性的研究和革新?
ESF 2019具有L4級自動駕駛的能力。在這種狀態下,方向盤和踏板都會收縮回去,以給乘員以更加寬敞的空間。但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安全氣囊已經無法有效地保護乘員。這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道路上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