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iS6上市時間推遲至春節 奇點有何考慮?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10月31日,低調了一年的奇點汽車辦了一場小規模的媒體溝通會。一是講講2018年奇點汽車都做了什么;二是介紹接下來在營銷層面的打法;三是與幾家來自出行、充電、銷售及售后方面的戰略合作伙伴完成了簽約。

  而比這些更受關注的是,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海寅輕描淡寫的一個宣布。原本計劃在今年年底上市并量產的首款純電動中型SUV,將推遲到2019年春節(2月初)前后上市。對此,奇點汽車是怎么考慮的?

奇點iS6推遲到2019年春節前后上市

  警醒

  “本來對于一輛車而言,量產時間有一定的延遲也很正常。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用戶對于先出車的公司的產品口碑還是有蠻多負面,這對我們也是一個警醒。”沈海寅說。

  在造車新勢力中,奇點汽車與蔚來、小鵬、威馬汽車等進入造車大軍的時間相差無幾,都集中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注冊新公司,成立新品牌。如今,4年左右的時間,各大品牌的成長進度也有所不同。

  蔚來算是它們中間跑得最快的,最先量產交付;威馬在9月28日交付了EX5;小鵬G3和奇點iS6也都計劃在今年年底量產。

奇點iS6

  但從已經交付的品牌市場反應來看,并不能像大多數成熟的傳統汽車品牌那樣,讓用戶妥妥的放心。

  續航里程縮水、系統故障問題,致使用戶對ES8質疑不斷;威馬則被用戶吐槽,“交付日當天的車又被拉回了廠里”。還有用戶反映,“交了定金后,客服才告訴我們要自己承擔19年補貼退坡帶來的溢價。”無論什么原因,簽了合同再漲價的行為,還是讓不少用戶難接受。

  也是基于前車之鑒,奇點將iS6上市時間往后推遲2個月左右。而推遲的期限內,奇點會做些什么?沈海寅說,“要做的事還是非常多的,綜合測試、制造流程改進等。”

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海寅

  不少造車新勢力喜歡把造車比作長跑,比速度、比耐力,可如今看來,造車更應該像是考試,在規定的時間內,比的不是速度,而更應該是正確率,也就是質量。交付后的市場表現如何,才是真正決定新勢力地基是否打好的根本。

  對交付問題認識更加深刻,不得不也讓造車新勢力交卷時慎重再慎重。

  調整

  低調的2018年,奇點汽車最大的改變則是戰略調整。將專注于智能電動汽車的主線分成三個事業群,即智能系統、智能電動乘用車和智能電動商用車。

智能系統、智能電動乘用車和電動商用車三大布局

  在智能系統方面,主要包括智能座艙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和車載以太網。而奇點的智能系統不僅將應用于其產品本身,同時還將與其他車企合作研發新系統,應用到更多品牌車型上。不過,目前各大車企、科技巨頭公司等都在智能系統研發上發力,奇點的勁敵也不少。

  在乘用車方面,除了定位為中型SUV 的iS6外,奇點將推出的第二款車為MPV,命名iM8。之所以選擇MPV,奇點汽車副總裁范星表示,更看好未來B級、C級MPV的市場。此外,沈海寅還表示,未來奇點還將推出精品小車戰略。奇點通過與北汽合作,由北汽代工,最終車型將貼上“北汽奇點”標簽。

奇點汽車副總裁范星

  在商用車領域的布局,是從今年7月才開始。之所以涉足商用車,沈海寅認為,純電動商用車市場巨大,并且需要通過智能化手段來解決用戶和行業痛點。

  10月18日,奇點汽車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在湖南株洲天元區動工,總投資50億元,計劃產能達5萬輛,主要生產智能物流貨車,并以“湖南智點”為全新品牌命名。對于產能,沈海寅說,“我們沒有追求大規模產能,對商用車來說,5萬輛是合理水平。未來可以通過兼并等形式,將沒有好產品的生產基地融合起來。”

  求變

  筆者看來,奇點最大的改變是在布局商用車上,并且這一改變可以說是“突然”。根據奇點汽車的發展軌跡,從2014年底注冊公司,到2018年上半年,都在進行純電動乘用車領域的布局,并沒有釋放出對商用車進行部署的信號。

  而10月18日,株洲智能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開工,將奇點汽車進軍新能源商用車的口號打響。按照沈海寅所說“7月開始布局商用車”來看,到10月份生產基地開工,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火速。而且投資50個億占其現有融資總額很大比例。

湖南株洲商用車生產基地已經開始動工

  是早有規劃,還是半路轉戰商用車?沈海寅并未回答。不過,筆者看來,奇點轉型新能源商用車一方面是基于當前的政策利好形勢。10月9日,國務院發布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城市新增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及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超過50%,重點區域達到80%。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可能。造車新勢力之所以快馬加鞭急著跑在最前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時間有限,對手虎視眈眈。而對手不僅僅是60多家造車新勢力,更大的對手來自國內外的傳統整車廠。有業內人士認為,“最終存活下來的新造車企業可能僅有3-4家。”更有預測稱,“如果能產生出1-2家成功的企業,已經算是很不錯的。”

  而選擇另開辟新戰場,則是給未來難定輸贏的賭注,又多加了一道籌碼。

奇點首家展廳

  編輯點評:由乘用車單一路線轉變為智能設備、純電動乘用車、商用車三條路線一起發展,可以看出奇點汽車在戰略上的智慧。不過,這三個領域都處在競爭的風口,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