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分享美食、電影和生活技巧,現在TikTok又多了一個功能——分享書籍。作為TikTok旗下書評社區,BookTok的存在與眾不同,甚至因其創新性被評為FutureBook年度人物。然而這個被評為“互聯網上最后的安全之地”的平臺近期陷入了爭議中:盜版書籍、營銷推廣、內容不安全等言論在網絡上比比皆是。
BookTok的崛起
2020年8月,16歲的女孩凱特·威爾遜(Kate Wilson)在TikTok上發布了一系列她讀過的書中的經典語錄。比如《呼嘯山莊》中的經典語錄:“無論我們的靈魂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和他的靈魂都是一樣的。”
由于新冠大流行肆虐,年輕人多了許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開始利用TikTok分享曾看過的書籍,最終催生了#BookTok這個標簽。到今年,該話題的播放量已超過770億次,并且仍在持續增加。在這個被稱為“互聯網上最后的安全之地”里,用戶主要是女性,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當年輕人分享書籍時,不僅會給他們帶來流量,而且也讓被推薦的書籍和作者受益。比如美國青少年小說作家亞當·西爾維拉(Adam Silvera)的小說《They Both Die at the End》。這本書首次出版于2017年,當BookTok的用戶在2021年重新推薦了這本書后,它在3月登上了青少年小說排行榜榜首,每周銷量超過4000冊。網絡把其稱為“BookTok 效應”,也就是“BookTok讓我買了它”。
據統計,自2020年起,TikTok開始對圖書行業發揮影響力。2021年美國讀者共購買了8.25億本紙質書,是自有記錄以來銷量最高的一年。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英國,英國出版商協會最新的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出版業的銷售額達到了67億英鎊,比前一年增長了50%。
這一次,一向被許多人批“沒有營養”的短視頻平臺TikTok扛起了“復興紙質書”的大旗。
與企鵝蘭登書屋合作
正是因為BookTok的存在,讓占有全球出版業務將近四分之一的集團——企鵝蘭登書屋萌生了與TikTok合作的想法。9月底,這家出版巨頭宣布與TikTok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允許人們在BookTok的視頻中插入書籍鏈接。當用戶點擊鏈接時,這個鏈接會轉向新頁面——包含有關該書的更多信息以及其他TikTok用戶介紹的有關這本書的視頻。據企鵝蘭登書屋首席營銷官常玉·狄龍(Sanyu Dillon)表示,BookTok提供了一種“情感之旅”,因為它與普通介紹書籍的視頻不同,里面包含了“更多情感因素”。
企鵝蘭登書屋并沒有透露為這項新交易花費的支出,然而廣告跟蹤器Pathmatics的數據發現,企鵝蘭登書屋今年在TikTok上的支出為140萬美元,3月的支出為5萬美元,4月增加到45萬美元。從1月到8月,企鵝蘭登書屋在另外兩個社交平臺——Facebook和Instagram上一共僅花費260萬美元。
TikTok與企鵝蘭登書屋的獨家交易也引起了專家的擔憂。出版界分析師薩德·麥克羅伊(Thad Mcilroy)表示:“所有大型出版商一直在努力與TikTok合作,加入BookTok,如果TikTok想繼續在圖書行業有所建樹,它就不能只進行獨家合作。”另外,雖然一部分人認為在視頻中插入鏈接的方式提供了一種簡單易懂的途徑來了解有關書籍的更多信息,但也有創作者把這個功能描述為“免費營銷”。
BookTok的未來是?
11月,當數字圖書館Z-library被查封后,BookTok陷入了爭議中。很大原因是在BookTok上分享書籍的用戶曾經使用Z-library的鏈接,不少人認為此平臺在“宣傳數字圖書的盜版”。
另外,倫敦的書商斯蒂芬妮·塔布里特(Stephanie Tubbritt)指出,由于TikTok沒有審查機制,所以在平臺上推薦書籍的方式容易讓年輕讀者受到不當內容的影響。TikTok需要做更多工作來確保未成年人和他們的家長有渠道了解推薦書籍中的更多內容。塔布里特認為“互聯網上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并認為稱BookTok為“安全的地方”是因為人們不承認它造成的“內在問題”。
有人認為BookTok是出版界和圖書界“一場真正的運動”,另外一些人認為只要創作者從視頻中獲利,就不能稱得上是一場變革。美國創作者馬迪·林(Madi Lim)表示:“(推薦書籍的視頻)與其他視頻本質是相同的——創作者都可以從視頻中獲利。這種方式可能會催生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些創作者會推銷他們從未讀過的書。”粉絲較少的創作者謝洛倫·迪林(Shae'Loren Deering)不同意,“我不認為BookTok會因(獲利)改變。如果有的話,我認為更多邊緣化的創作者會得到更多關注,這是一件好事”。
付費合作伙伴關系在大型創作者中越來越普遍,根據《衛報》報道,兩年前創作者每個視頻的收入為300至400英鎊,而現在兩個視頻的收費高達8000英鎊。有些創作者很高興“對圖書產生影響者得到收入和重視”。評論家薩納·戈亞爾(Sana Goyal)持相反觀點:“出版商向創作者提供(金錢)就像出版商向評論家提供金錢一樣,以金錢力量為后盾的評論肯定是不真實的,同理書籍推薦也是。”
新聞與圖片來源:衛報、Digiday,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