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旅游行業逐漸復蘇,旅游市場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社交+旅游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潮流旅行方式。消費者以共同愛好旅游的興趣為出發點,社交為目的,希望在旅行途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互聯網流量時代,部分年輕人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邀上三兩好友,和陌生人一起組隊出行,或是跟隨旅游博主KOL出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與傳統旅行社的跟團游截然不同,這些旅游方式多以定制游,自駕游以及私家團為主。網紅KOL在流量平臺直接獲客、社交旅游組局時興,傳統旅行社的市場在被不斷擠壓。
當傳統旅行社誘導消費、強制購物、走馬觀花式游覽景點的風評一直存在,其與消費者的信任該如何建立?在大家紛紛入局旅游行業,社交+旅游時興的背景下,傳統旅行社在市場上又能否翻身呢?
#疫后旅游市場大變,社交需求后來居上
中國旅游研究院總統計師馬儀亮先生于2023年2月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疫后旅游市場最大的改變,就是旅游需求不復從前,人們對游憩空間的需求更高了,更多從“看美景、享美食、賞民俗”等感官刺激轉變為尋找精神層面的愉悅體驗。游客按興趣和社交需求分散旅游的步伐,也在疫情影響下加速了。
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出行距離縮短,出行的社交屬性越來越明顯。馬蜂窩旅游網對用戶消費趨勢偏好的研究洞察顯示,2022年興趣社交首次超過休閑放松、強身健體、家庭親子等主流因素,以58.2%的比例成為影響年輕人戶外休閑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這一特點也一直延續到了疫情放開之后。
疫情期間,露營、徒步、滑雪等活動流行,小眾戶外活動成為興趣社交的新場所。搜狐旅游發現,疫情之下,人們對社交的需求和渴望被放大,希望在休閑放松的同時滿足社交擴圈的需求,而即使在疫情放開后,疫情期間積累的戶外活動社群依然活躍。
#自媒體等創業獲客,擠壓傳統旅行社市場
疫后社交+旅游的旅行方式興起,為旅游業帶來了很多新的市場機會。旅游自媒體通過小紅書、抖音、豆瓣、知乎等社交媒體平臺,以發布文字、圖片和視頻等的內容吸引潛在消費者的眼球。社交媒體為旅游跨界賦能,為旅游傳播推廣帶來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有的抓住人們旅游時的社交需求,以社交組局為噱頭,將同游者的篩選機制細化,如小紅書上出現“22-45歲之間”“單身”等字眼,其社交目的性更為突顯;有的旅游博主對旅行同游者進行招募,對于那些有粉絲積累的KOL來說,獲客顯然并非一件難事。
在此背景下,一股旅行創業風也正悄悄刮來。在旅游博主們忙著發布精美的旅游目的地圖片,旅行視頻、照片積累粉絲的同時,一部分人忙著發布旅行組隊信息,還有一部分人則是鼓勵人們在疫情開放的2023年進行似乎易入門且賺錢的“旅行輕資產創業”。而這也確實吸引了一部分人入局旅游行業,“OTA機酒代理”,“組隊帶玩”,“親子活動”等一時成為其下熱門話題。旅游行業逐漸復蘇,創業似乎變得平民化,大家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2021年5月,在疫情期間融資較為罕見的情況下,“墨魚旅行”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這是一款社交旅行APP,用戶通過發布圖文、視頻動態、開啟旅行直播在平臺獲得曝光,尋找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的驢友。旅游社交的方式被資本看好,這筆融資是否也預示著旅游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呢?
#逐漸沒落的傳統旅行社,翻身之路在哪兒?
相比之下,傳統旅行社的日子則沒有那么好過。疫情本就使得傳統旅行社從業者紛紛轉行,即使疫情放開,人才和供應鏈重組仍需要時間。此前,由于旅行社誘導消費、強制購物等,一直受消費者詬病,同時,跟團游打卡式的旅行方式如今也已不再吃香。
對于傳統旅行社,首先要找準痛點、對癥下藥。旅行社和用戶之間構建信任的構建一直是難題,這需要旅行社堅守長期主義,注重消費者體驗,做好公關,做出品牌價值。
產品是核心。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旅游信息的獲取能力變強,和對旅游消費的品質要求也變高。一方面,部分跟團游產品在行程、住宿、團餐安排以及導游和服務規范性等方面均存在細節問題,消費者體驗不佳,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使行業利潤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消費者在對產品及品牌不熟悉的情況下,往往只會進行價格對比。面對行業競爭的新形勢,旅游企業需洞察行業趨勢,將重點從價格轉向產品,抓住潮流趨勢,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創新中去。
運營要跟上。在自媒體和平民創業者紛紛擠占市場的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給傳統旅行社更多的發揮空間。從獲客到完成消費,咨詢、客服對接、路線選擇、活動組織等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在旅游行業復蘇的時候,傳統旅行社似乎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們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實現翻身?搜狐旅游將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