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引用《紐約郵報》報道,當地時間11月24日早上,美國休斯敦兩名男孩在家門外遭槍殺,嫌疑人在逃。警方說,18歲的男孩韋恩胸部中彈,當場死亡。17歲的男孩頸部中彈,被送往醫院后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槍擊發生在一棟公寓外,兩名男孩均住在公寓里,是親屬關系。槍聲響起前,曾發生打斗。18歲男孩的母親塔莎說,兒子被槍擊時,正從車上卸下為感恩節晚餐采購的雜貨。
而就在距離美國感恩節不到兩天時,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切薩皮克的一家大型連鎖賣場在晚間10點多傳出槍響。當地警方表示,兇手是賣場夜班主管,在休息室對同事開槍,造成6人死亡,最年輕的只有16歲,目前犯案動機仍不明,讓感恩節前夕,又多了6個心碎的家庭。
另外,“環球網”據美媒“大全新聞”(NEWSMAX)網站近期報道,追蹤美國槍擊事件的非營利組織“槍支暴力檔案”記錄顯示,上個星期科羅拉多州一間俱樂部及弗吉尼亞大學發生大規模槍擊案后,美國今年大規模槍擊事件已超過600起,意味著美國平均每天都會發生一起以上大規模槍擊案,槍支暴力已造成近4萬人死亡。
這些年來,美國槍擊事件頻頻挑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比如,今年5月24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市羅布小學就曾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19名學生和2名教師死亡。當時,慘劇發生后也曾引來一波又一波的抗議高潮。有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9日,美國今年已經發生601起大規模槍擊案,共造成621人死亡,2524人受傷。如此多的生命因槍擊事件而逝去,怎不令人心痛?
屢禁不止,美國槍支暴力“流行病”真可謂“無解”。很多人們也都能夠感受得到,槍擊事件在美國“既是新聞也不是新聞”,很多人們對槍擊事件幾乎“麻木”了。如何向槍擊事件說“不”,多數美國人民也都會想到控槍。只是詭異的是,“控槍”就像是個魔咒,在美國就是實現不了。每一次發生讓人觸目驚心的槍擊案,美國社會控槍的呼聲都會高起,但很快又會歸于平淡。
除了“天賦槍權”理念根深蒂固外,控槍在美國難以實現還受到了多種因素制約。比如,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就是繞不過的一個“坎”。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目前有500多萬會員,其有著超乎尋常的政治影響力,一度被稱為“美國權力第四極”。該協會影響力已經遍及總統選舉、議會選舉、法律政策制定,故而使得控槍在美國舉步維艱。在這背后,就是備受詬病的美國選舉政治、游說團體、資本決定性等政治亂象。
事實上,在美國禁槍還會涉及到修憲,前提是國會四分之三的議員同意,全美三分之二的州政府同意,這又如何能夠實現呢?聯邦和州政府在槍支管控方面時常相互掣肘,各州在控槍問題上也存在著不小差異。民主黨主張嚴格管控槍支,共和黨則反對限制購槍持槍,更是讓“控槍”淪為空談。如此也形成了一個怪相,就是美國以世界4.2%的人口保有世界46%的民用槍支,其槍支暴力死亡率遠超全球所有發達國家。
美國學者賴特·米爾斯曾在《權力精英》中寫道,美國的性質是由五角大樓的精英和大公司企業精英組成的軍工復合體。這也能夠預見,軍工精英們想要保證自己的利益,禁槍就永遠會成為空談。當控槍、禁槍問題都能夠成為各方勢力的角力場,人民的安全又如何來保證呢?這就是美式民主的痼疾。只是,連控槍“流行病”都治不了,還好意思號稱“民主燈塔”嗎?(來源:海外網、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