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不敢做的事,大陸出手為臺胞“撐腰”:不許日方干擾臺船只

導讀據環球網報道,針對記者提問的臺灣大學“新海研一號”科考船在臺海東部進行科考作業時,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攔截干擾一事,大陸果斷作出...

據環球網報道,針對記者提問的臺灣大學“新海研一號”科考船在臺海東部進行科考作業時,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攔截干擾一事,大陸果斷作出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日方描述的事發海域,距離臺灣島僅僅只有60多海里,在這一范圍內,中方科研機構進行正常科考活動,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同時,鑒于中日在臺灣島以東海域并未劃界,中方不接受日方所謂“日本專屬經濟區”的說法,也不認可日方在此行使所謂“管轄權”的行為。目前,中方已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交涉。

據了解,9月底,臺灣大學科考船“新海研一號”在臺灣島以東、花蓮東北方向約69海里水面進行科考研究活動,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公務船攔截,日船不斷干擾科考船科考活動,并試圖驅離。

臺當局“海巡署”獲悉后,就近派遣“花蓮號”巡邏艦前往事發海域同日本船只對峙,雙方廣播互相喊話,對峙了近10個小時。

此次事件,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是日本方面,自2021年中國《海警法》頒布,中國海軍、海警全面加強中國東海、黃海海域警備巡邏以來,日本怯于同解放軍海軍正面對峙,不再像前兩年那樣頻繁挑釁,但仍時有越界舉動。

今年5月初,日本自民黨議員試圖乘船登上釣魚島,遭到中國海警攔截警告,期間,日本海保廳船只介入,阻礙中方執法舉動,囂張的日本議員還令船只打出所謂“日本海域”字眼,挑釁事態,一度引發雙方正面對峙。

事后,日本島內媒體一改過去大肆宣傳所謂“尖閣列島為日本領土”的報道風向,將焦點放在中國海警身上,炒作“中國海警船追趕日方船只36小時”。

這實質上反映出了日本在《海警法》實施后,利用中國海洋力量在東海的“強勢行動”中渲染“中國威脅論”、“中國海軍威脅日本海域安全”的新策略,總體上是美國印太戰略下日本挑釁中日矛盾的小手段。

同時,這也意味著日方已經不敢再像過去那樣,通過大肆在東海活動來給自身攫取利益,其同中國海域沖突的側重點必然轉移,至于向何處轉移呢,那就是臺海。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利用其狹長的南方諸列島,大肆擴充海上勢力范圍,強劃其專屬經濟區,其目光不僅盯著島鏈之內,同樣瞄著西太外海。

雖然日本政壇半年來不斷渲染“親臺竄臺”的把戲,安倍去世前還曾稱“臺灣地區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本質上,臺當局在日本眼里,并非盟友,而是和過去一樣,視作為“嘴邊的肥肉”。

其同島內深度合作的內在,本質上就是通過日本的支持從民進黨當局那里套取利益,在政治上可以隱晦活動,但在海洋權益問題上日方壓根不打算客氣,此次公然阻撓臺船只正常作業,就是最直接的挑釁。

日本之所以敢這么干,是因為其認定現在兩岸關系緊張,臺當局依賴于美日的支持,不敢同日本正面交鋒。但日本方面沒有料到的是,中國大陸此次會果斷站出來給臺灣地區“撐腰”,不許日本侵犯中方合法權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臺當局對此次事件的反應就可見一斑,盡管“海巡署”裝模作樣的派遣艦只進行了處理,但臺當局自始至終都從未對日方的蠻橫行為表達過一句抗議,臺媒甚至痛批,正是民進黨長期以來任由日本船在臺島以東巡航活動,才造成了日方現在的肆意妄為。

聯合新聞網更是指出,“新海研一號”活動范圍距臺島僅60余海里,即便是按日方那套所謂的“專屬經濟區”的邏輯,也是在臺灣島一側。況且當時海上天氣狀況良好,日本海保廳完全可以遠距離判斷出科考船身份,卻還是逼近騷擾干涉。

島內普遍認為日本方面完全是在有意貼近臺海,擴充其“執法范圍”,而民進黨當局卻在“日臺友好”的氛圍下對這一事態置若罔聞。島內輿論甚至搬出當年民進黨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缺失”,指責臺當局“媚日過重”。

總而言之,日本在臺島周邊海域的頻繁活動,也預示著其未來在臺海局勢上可能會有進一步的動作。而臺當局目前的軟弱態度,根本無法對日方的侵蝕行為做出有效反應,因此,中國大陸果斷出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