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華打壓的諸般“工具”中,除臺海、南海等政治問題外,科技一直是其重點針對的領域,比如在5G領域對中企華為的打壓,從上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時期就開始了,美方不僅將華為放入“實體清單”,更是對其盟友施壓,以所謂“安全問題”為由,要求他們不得在5G建設時與華為合作。更為令人發指的是,美方還對華為實施“芯片禁令”,不許華為引進美企芯片或使用美國技術。同時,美方還將相關施壓措施,逐步延伸到該領域中國其他企業身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開始加大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數萬家企業開始刻苦攻關,不希望在這個可以連接未來的領域受制于美國。短短幾年來,中國取得的成績堪稱“驚人”。
據來自環球時報的報道,韓國《亞細亞經濟》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0的半導體公司中,韓國僅有3家,日本7家,美國也只28家。與此相比,中國大陸卻有42家,中國臺灣地區也有10家。
韓媒表示,在中美加大對半導體領域的投入和競爭力度后,韓國半導體企業的競爭力、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都開始下降。美國本來就是半導體強國,韓國比不上美國也沒什么好說的,但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不過是個“新兵”,此前在芯片使用上多以向美國、韓國和臺灣地區引進為主,短時間內竟然有了這樣的成績,韓媒在感到吃驚的同時,顯然也有些羨慕。
實際上,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還要好好“感謝”美國,正是因為美方對華炮制“半導體黑幕”,中方才切實感覺到了危機感和緊迫感,開始沉下心來,認真培育自己的半導體企業,認真在半導體領域尋找屬于自己的位置。
而現如今,能在半導體全球“百強”中占據近半壁江山,當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雖然拜登與特朗普是大選時的對手,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外政策上也爭議不斷,但在半導體領域對華打壓這件事上,卻是格外地統一。拜登上臺后,不僅沒有取消特朗普政府在半導體領域對華打壓的一系列舉措,還希望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成員包括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的所謂“芯片四方聯盟”,并以此切斷中國大陸地區的芯片供應鏈。
但是,無論日本、韓國還是臺灣地區,都不僅在中國大陸芯片市場占據有巨大的份額,而且還有巨大的投資,如果切斷與中國大陸的供需關系,或將企業遷往美國,無異于自廢武功。再說,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全球加工廠”,而且利潤巨大,即便有美方施壓,他們也都非常猶豫。
比如韓國就對外暗示,除非對其“豁免中國市場”,否則韓方對加入“興趣不大”。此前,美方為壟斷芯片市場,還逼迫韓國交出了三星的客戶清單,對此韓國一直耿耿于懷。而為了逼美方讓步,中韓之間在這件事上,還進行過多次上層溝通。
如今,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也成為世界重要一員了,這也讓人聯想到此前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中國廣東省的電動車充電樁數量,已超過美國全國,說明有些事,中國要是認真起來,根本不是美國就能比,就能阻擋的。
不信我們來看一看,美國在大飛機領域搞技術限制,讓中國迎來了C919;西方在工程隧道建設技術上設置障礙,讓中國有了自己的盾構機;美國在導航領域的限制,讓中國有了“北斗衛星”;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刁難,讓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美國在石油開發領域的封鎖,讓中國有了“藍鯨”開采平臺……以此來看,中國出現自己的芯片世界品牌,恐怕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