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勝利閉幕,大會報告明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須臾不可離開的兩個重要內涵:一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始終抓住最具新時代特征的網絡化進程,并深刻地融入我們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執政能力。
其一,執政理念: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網絡空間。在這啟動下一個百年的關鍵時間節點,不忘初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凝聚力量,要最大范圍、最高效率、最深程度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就離不開網絡空間這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傳播新渠道、經濟發展新引擎、文化繁榮新載體、社會治理新平臺、交流合作新紐帶、國家主權新疆域、國際博弈新戰場。
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來看,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中,啟動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不可或缺,也是不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來自網絡空間的風險日益凸顯,直接關系到執政地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軍事能力和社會穩定,只有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在網絡空間守土有責,最大限度激發網絡空間蘊含的新質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才能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強大力量,實現國家全面統一,讓14億多中國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其二,執政方式: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帶領中國人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須臾不可離開網絡空間。人民群眾在哪里匯聚,我們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網絡空間具有與生俱來的天然優勢,就比如,網絡空間所蘊含的數據資源,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不僅在顛覆性地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機構,而且前所未有地改變中國共產黨人組織、動員、引領人民萬眾一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從“支部建在連上”到“支部建在網上”,不僅僅是能力水平問題,更是認識和態度問題。“支部建在連上”的本質,是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并由信念堅定、能力突出的優秀分子組成領導核心,融入人民群眾、聚合人民群眾、引領人民群眾,最終讓中國人民站起來;“支部建在網上”,也是同樣的道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始終與黨中央探索形成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息息相關。完全可以說,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是黨領導人民從“實體立國”到“數字立國”的飛躍,是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必由之路。
其三,執政能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實現。二十大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解決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因此,我們要看到,人民聚集在哪里?網絡生態是不是凸顯自信自立?網絡空間是不是守正創新的沃土?問題從哪里來?哪里是前所未有的復雜巨系統?網絡空間是不是我們胸懷天下、開天辟地式的新天地?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說明,我們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就需要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正在并將繼續在網絡空間開花結果并將必然演變為人類社會新文明的典范。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蘊含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實踐,是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十年工作和偉大變革的重要成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最具時代特征的重要部分,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踐行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正是我們網聚智慧、網聚人氣、網聚力量的最高效便捷的通道。目前,尤其要重視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我們既要看到網絡空間軍事化日益加劇,更要看到我們經略網絡空間的能力存在巨大差距,在警醒“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同時,要堅決避免“信息化變成國家治理體系和質量能力現代化的銅墻鐵壁”,切實凝聚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奔向下一個百年。
一句話總結: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秦安,2022年10月25日,成都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