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有必要系統說一下房子的事

導讀【編者按】本文為作者牧之野授權,“秦安戰略”在今日頭條平臺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這個市場...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牧之野授權,“秦安戰略”在今日頭條平臺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這個市場,最不缺的就是解釋,最缺的就是前瞻。

一個浪打過來,懵了,就往水里鉆。

悲觀的時候悲觀的要死,樂觀的時候瞎喊6000點。

網絡流傳第一財經的這個評論說什么?說的就是,做好房價普遍下降的準備。

它說完,一堆人就是惶恐不安,另一部分人認為房價就應該跌下去腰斬,罵罵咧咧,覺得這樣都買的起了。

且不說它的社論有多大權威性,只要稍微翻翻以前的文章,還不太遠,就會發現很多出現矛盾的觀點。

如此,里外都說,經常傳遞不同的說法,如何讓大家作為參考?

我們時常會被時下市場的風吹雨打吸引注意力,而忽視了整個的邏輯。

這幾年圍繞房地產也因時因勢分析了一些文章,雖然不一定都對,但都在這兒呢,供參考批判。

2020年4月19日《又到北京買房時》
2021年5月7日《房住不炒不等于房價不漲》
2021年11月3日《現在房貸松了,但建議剛需暫時也不要買房》
2022年1月24日《美國什么時候加息,剛需什么時候買房》
2022年3月13日《提前幾年勸一句:二線城市以下就不要買房子了》
2022年6月3日《買你買不起的房》
2022年7月17日《房子》
2022年10月24日《看港股的情況,就知道為什么房地產市場不能出問題》


其實不用那么多人解釋,國家對于房地產的走向、預判,早幾年前都說得非常清楚,只是,沒幾個人聽罷了。

上面鏈接2021年后的文章,基本只是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它整個是有一個邏輯的。

就不贅述了,上圖。

現在主要的情況是,國家在主動調整需要時機,但趕上國際間大事頻繁,步伐亂了,但這么大個國家,這點掌控力是有的。

如果沒有自己的邏輯,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慌得不行,然后追漲殺跌,一輩子基本也就那樣了,選擇遠大于努力的時代,瞎折騰的結局大概是白費勁。

當前,做判斷的依據依次應該是:底層邏輯——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決策。

過去很多年,只看第三個就行,現在,一切都要看前兩個。


我先不說上海和深圳,就說北京的房地產市場,經過這20年的觀察,以及對于整個北方地區的了解,這個地方的房地產在整個北方都屬于特殊,不能按照一般的規則。

而且北京這么大,不同區域千差萬別, 要想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選擇在哪個區,哪條街道,哪個小區,哪個朝向都非常重要。

選錯了,看起來很繁華實際根本房價不漲,選對了,跑贏通脹一點問題都沒有。

你說上海黃浦江的江景房,會是什么價格,閔行區是什么價格,都是房子,但它是不一樣的。

中國那么大,一口一個房地產市場,根本就是不準確的,哪些能夠依附金融屬性,哪些要剝離,不能籠而統之的去說,而是要有大概念,小概念,你需要把需求、負債、想法非常準確定位,再去談買不買,買哪兒,買什么樣的房子。

就記得一句話,在中國這個優質資源始終稀缺的國家,只要真的是優質資源,就不擔心沒有市場,就這么簡單

萬物有周期,尊重規律,相信國家。

如果真的出現重大系統性風險,什么都灰飛煙滅,那一切都會像蘇聯一樣被美西方洗劫而空。我相信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有信心。

最后說一句,所有關于房地產的解讀,絕大多數都是馬后炮,都不具備實操性,大家要看五年內中國房地產的判斷,房子能不能買,也不要聽我的,因為我只是對北京稍微熟悉點,只需要看一個人就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