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最新消息,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宣布,該國將退出有著長達30年歷史的《能源憲章條約》,給出的理由是,這一條約被認為和《巴黎協定》一個目標——“脫碳時間表”不相符。
在馬克龍做出決定之前,法國氣候高級委員會對條約進行了評估,并給出法國和歐盟應該退出的建議,顯而易見現在馬克龍接受了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克龍宣布“退群”的前一天,荷蘭也宣布將退出《能源憲章條約》,理由與法國類似,宣稱該條約與《巴黎協定》相悖,而早在2016年意大利就已經宣布退出,西班牙、波蘭目前已經啟動退出程序。
事實上,自《能源憲章協議》在1994年簽署后,該條約的歐盟成員就開始因其產生分歧了,原因是一些有權威的人士認為該條約給予化石燃料能源,和跨國能源公司太多保護,讓這些公司擁有起訴損害自己利益的東道國,并向其索賠的權利。
而為了達成碳中和目標,歐盟都開始逐漸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是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對能源公司利益的損害,所以這些公司就憑借條約賦予的權利維護自身的利益,對東道國進行訴訟,這讓歐盟感到了不滿。
正因如此,有關當下法國退出《能源憲章條約》的一個淺顯的原因就明確了:試圖擺脫能源公司的訴訟。
但實際上,就算法國退出了條約,條約對于能源公司的保護依然存在,也就是說,一旦其做出什么損害到能源公司利益的事,如徹底放棄使用化石燃料或是將這些公司占為己有等,法國依然會受到來自能源巨頭的訴訟。
至于法國退出條約的深層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馬克龍需要推動“碳中和”等綠色倡議和措施,來獲得法國綠色環保人士的支持,減少法國混亂的發生,另一方面眼下歐洲能源危機嚴重,法國和其他所有歐盟國家都受到了沖擊,急需尋找出路。
要知道,在當前俄烏沖突仍在持續的情況下,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都因自己過度摻和沖突的緣故,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然而遺憾的是,制造這些危機很容易,想要解決卻不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過程還很困難。
在能源危機方面,法國因為加入了對俄制裁和援烏行動,引起了俄羅斯對其進行了能源方面強烈的反擊,正因如此,法國開始面臨能源短缺的困境。
盡管法國一直強調自己已經有充足的能源儲備,但根據實際情況而言,這顯然沒什么說服力,因為其國內依然有著通過停電來節能的問題,因此事實證明,這一點儲備和危機的影響比起來,那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所以說法國需要更多的能源,來緩解自身壓力。
由于馬克龍稱法國不會長期地進口天然氣,加上其一直提議啟動核電研究并建立更多核電站,很明顯馬克龍給法國找的出路就是核電站發電。
然而核電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馬克龍在這一時刻宣布退出《能源憲章條約》,極有可能會像德國將俄能源公司的在德子公司國有化一般,將法國的一些跨國能源子公司或者一整個公司國有化,用以緩解能源危機,并向著核電方向轉變。
不過正如上面提到的,若法國真的選擇這么做,其還是會受到被其國有化的公司的訴訟。
在執政方面,當前法國政府因自己作出來的能源危機和通脹危機等,受到了大量的抗議和駁斥,許多法國人都反對自己的領導人因援烏而讓國家變的混亂的行為,因為其已經飽受各種危機的苦難。
近日,法國極左政黨領袖帶領14萬法國民眾舉行大規模抗議,要求在高通脹的情況下提升工人工資,并呼吁舉行一場大罷工,以表示對現任法國政府的不滿,同時,法國極右翼政黨領袖勒龐,也公然表達了自己對馬克龍政府的不滿,其稱法國不應該繼續參與俄烏沖突,成為美國沖動的棋子。
很明顯由于俄烏沖突這步錯棋,馬克龍正在經歷又一場嚴重的執政危機,所以其必須做出采取一些措施來維持自己的支持率,避免自己步特拉斯的后塵被迫下臺。
正因如此,馬克龍以與“脫碳時間表”不符為理由,從而退出《能源憲章協議》,極有可能是準備像之前一樣再打“綠色”牌,并且借機推動法國向著核能發電轉變。
不過不管馬克龍做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損害到全球的利益,因此既然其提到了“脫碳時間表”,就需要為此付諸實際行動,畢竟近來歐洲為了獲得供電可燒了不少化石燃料,這大大地延長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