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剛:資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國醫療面臨的最大挑戰,預防醫療將成為未來趨勢

導讀 原標題:張黎剛:資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國醫療面臨的最大挑戰,預防醫療將成為未來趨勢出品 | 搜狐智庫編輯 | 青春9月4日,中國國際貿易服...

原標題:張黎剛:資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國醫療面臨的最大挑戰,預防醫療將成為未來趨勢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青春

9月4日,中國國際貿易服務交易會在北京召開。在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上,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會上發表演講。

張黎剛認為,中國的醫療支出目前只有5.5%,而與同期相比明顯較低。他預測,隨著老齡化現象的加劇,中國的醫療支出將逐步提高,預防醫療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張黎剛指出,當下,我國醫療服務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在于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我國最好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十幾個中心城市的500多家老牌的三甲醫院。雖然目前我國三甲醫院已經接近2000家了,但是優質的醫療資源還在更多集中在當地老牌醫學院校下屬的三甲醫院。

他指出,衡量醫療資源多與少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每千人口匹配的醫生數量。目前世界上有國家可以達到每千人中有4.4人是醫生,比如瑞士、奧地利,美國是2.7。我國執業醫生數量差不多在350萬左右,除以14億人口,每千人中差不多有2.5人是醫生。貌似數字很接近,但問題是歐美國家的醫生絕大多數都是醫學博士,而我國350多萬的執業醫生當中,擁有研究生以上學位的比例只有16%、17%左右,一半的醫生只有本科學位,還有很多大專甚至中專學歷,醫學培訓與經驗確確實實不足。

“再看一個指標,如果不幸患癌,5年后的生存率如何?在美國,得了癌癥5年后的生存率差不多在70%,日本也差不多在70%,而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在36%。”張黎剛表示,這里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是與治療方案和手術方案有關,有沒有最新藥物以及最新的治療方法;第二,癌癥若能被早期發現,5年生存率肯定高,早期篩查出病變,可以大大提升存活率。歐美國家有更高的5年生存率是基于以上兩個結果綜合影響。

對此,他認為,預防醫療領域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