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施桂娟
編輯 | 袁月
陽光、海風、沙灘、海浪……在海邊,你可以聆聽海浪聲,看著陽光下的波光粼粼,感受海風拂面的咸鮮清涼,順帶把所有的煩惱通通丟給大海。
很多戀夏一族都說,夏天,當然要去海邊釋放多巴胺!
然而,“食腦蟲”的出現打破了一次原本愉快的旅程。
據紅星新聞消息,6月初,貴州一位家長本是想帶孩子去見世面、看大海,返程后孩子竟持續高燒不退,最近甚至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幾經診查才明確,這名6歲男童感染了“食腦蟲”,該病致死率高達98%!
孩子的家長苗女士在網上持續記錄自己的孩子生病就醫的經歷。根據苗女士此前所發信息,去海南旅游回家后孩子出現發燒癥狀,發熱持續十余天不見好轉,輾轉到幾家醫院就醫。
6月21日,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通知書顯示醫院診斷孩子患有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出現持續癲癇、中樞性呼吸衰竭、支氣管肺炎等癥狀。患兒的病情危重,血壓維持不足,病情隨時可能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
苗女士6月25日發布消息稱,孩子的腦脊液檢測結果出來,“害孩子變成這樣的是一種叫‘狒狒阿米巴原蟲’,是一種生存于熱帶和亞熱帶的寄生蟲,也叫“食腦蟲”。
這種只能用顯微鏡看到的生物雖然不起眼,但它的存在卻讓人們倍感恐懼。這種聽起來很嚇人的蟲子真的吃人的腦子嗎?
其實“食腦蟲”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學名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蟲(Naegleria fowleri),一種單細胞寄生蟲。以分裂方式繁殖,可形成包囊,寄生于人和動物。
這種寄生蟲并不真的會啃食人腦,而是通過入侵腦膜和腦實質后迅速繁殖,引起化膿性腦膜腦炎、血管出血和腦實質壞死等病變,從而損傷腦組織。
“食腦蟲”是一種喜熱的生物,生活在世界各地溫暖的淡水和土壤中,尤其在夏季相對常見。
“食腦蟲”可能存在于以下位置:
我國于1978年在河南駐馬店發現第一例食腦蟲感染病例。而美國CDC數據顯示,從1962年到2022年,報告157名感染者,其中只有4人幸存。這種高致死率的寄生蟲是如何感染的?
“食腦蟲”一般只能通過鼻腔粘膜進入人體,原蟲進入鼻腔后,沿著嗅覺神經,被大腦前端細胞釋放的“乙酰膽堿”所吸引,將大腦作為安營扎宅的目的地。在不干凈的水中玩耍,或是用自來水沖洗鼻腔等都有可能感染“食腦蟲”。
感染后潛伏期較短,一般5天左右出現癥狀。發病初期表現為味覺和嗅覺異常,緊接著患者常出現劇烈頭痛、高熱咳嗽、噴射性嘔吐等癥狀,繼則出現全身性或局限性癲癇發作,肢體劇烈抽搐并有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多數人在數天內會譫妄、癱瘓及昏迷。有些患者還會出現運動失調,定向力障礙,行為、性格改變和精神錯亂。
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多為暴發型,患者體內幾乎來不及引起保護性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因此,患者常在1周內因嚴重腦水腫,導致呼吸、循環中樞衰竭而死亡。目前,該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
雖然病死率極高,但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研究員楊軍曾介紹“這些變形蟲在自然水體中密度不高,且人體對它有免疫和防護能力,因此感染病例極其罕見。”所以我們不用過度擔心,只需在玩水時做好相應防護即可。
從預防來講,關鍵還是在于避免讓可能含有“食腦蟲”的水進入鼻腔。應盡量避免在不干凈的河水、湖水、池塘水和溫泉水中游泳、洗澡、洗臉,不用生水沖洗鼻子等。即便在游泳館內游泳,也最好使用鼻夾,一旦在游泳后出現頭痛、嘔吐、嗅覺異常、發熱等可疑癥狀要立即就醫。
夏季正是游泳的最佳時節,清涼消暑,還能夠提高有氧能力、柔韌性、力量、肌肉協調能力。
游泳雖好,安全也很重要,除了剛剛提到要注意預防水中的寄生蟲,還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下水前需做好熱身準備,充分活動肌肉和關節,若是冷水池,可先用冷水擦身以適應水溫。
剛開始建議腳先下水,防止發生意外。
建議佩戴好泳帽、防水眼鏡、鼻塞及耳塞。在游泳過程中,泳鏡進水后不要用手直接揉眼,要及時用清水沖洗眼睛和泳鏡。在游泳過程中嗆水,要及時用清水漱口。
夏季白晝長,很多人會在傍晚去游泳館游個幾圈,但酒后、剛吃完飯后、空腹時都不建議游泳,計劃游泳的日子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飲食。
最后就是不要野泳!最好選擇正規游泳場所來暢游。
熱浪滾滾,有人早已自如地在水中釋放自己,有人還在努力克服對水的恐懼。如果你也想在炎夏找尋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不妨找個靠譜的地兒“泳感一夏”,也許是種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
1.環球時報.病危!海邊游玩后,6歲男童感染“食腦蟲”,致死率達98%.https://mp.weixin.qq.com/s/e0DXzgqUXF3jn0CgSTuygA
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大腦暗殺計劃:警惕這種致死率97%的食腦蟲.https://mp.weixin.qq.com/s/cZ0WP7D1ektEVQtzsPkEdg
3.國家消防救援局.夏季游泳安全指南.https://www.119.gov.cn/kp/zjts/qtzh/2023/37850.shtml
4.Naegleria fowleri — 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PAM) — Amebic Encephalitis.https://www.cdc.gov/parasites/naegleria/gener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