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綜合多家媒體消息,德總理朔爾茨表示他將在11月初率德企業界人士代表到訪中國。朔爾茨同時拒絕證實“朔爾茨將與馬克龍同行訪華”的媒體說法。此前,西方媒體多次試探性報道稱朔爾茨和馬克龍將訪華,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擺脫俄烏沖突后歐盟所遇到的困境。
受俄烏沖突引發歐盟分裂危機及美對歐收取4倍天然氣價格影響,當下歐盟正陷入重重困境中。歐盟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性機制之一,其經濟結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德法為代表的工業化核心區域,構成了歐盟的經濟中樞、工業中樞、金融中樞、科技中樞,這一中樞向東幅散連接中東歐國家提供的人力、資源、市場,中東歐同時為西歐提供發展經濟所必須的安全支撐。當下歐盟的經濟體系正出現全面危機,能源危機是其中顯眼而具代表性的部分。
美國挑撥下,歐盟機制下的中東歐多國活躍在與俄敵對的前沿位置,以烏克蘭為中樞,安全危機由中東歐向西歐彌散,歐盟中樞德國的安全環境正支離破碎,且這一情況在可預見的或許數年時間中,都不會改變,中東歐的整體震蕩在使德國在歐盟的核心市場持續遭受損失。德追隨美國對自身能源基礎的“自殘式”做法加之北溪管道被破壞,都在使得德國外圍經濟安全環境大幅惡化的同時,內部也已無足夠能源基礎維持當下工業規模,歐盟賴以維系和發展的核心國家德國,是歐盟壯大的最大受益方,如今也在承擔歐洲動蕩的極大代價。美試圖擊潰盧布收割俄羅斯未能得逞后,如今的德國正事實成為歐洲動蕩中的被美最大收割方。美國掐住了德國的安全、能源命脈,留給德國經濟可用的突圍工具,已十分有限。
這其中,對華經貿關系是德法在內的歐盟各國尋求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德總理朔爾茨公開表示將率德企業界代表團訪華,其中尋求中德經貿關系擴大發展的意味濃重,中德兩國作為工業、市場均呈現充分互補的貿易伙伴,歐洲危機之中雙方貿易合作有擴大、具化進行的充分必要性。而德國政府內部,朔爾茨在發展對華經貿關系上,也面臨著不小的阻力。德國由三黨聯合執政,德經濟部、外交部由綠黨政客主導,當下德經濟部長哈貝克繼此前對俄持經濟領域極端強硬立場后,當下仍在持續與美主導的“價值觀外交”唱和,執意推動與華脫鉤動作。
以中遠海運與德漢堡集團的正常港口入股合作為例,德經濟部對該合作進行阻攔并試圖在德內閣會議上通過正式否決案,德總理府則要求各部門拿出妥協方案以推動中遠海運-漢堡集團合作達成,并拒絕在內閣會議上否決相關中德合作。種種跡象表明,在事關德經濟未來事項上,朔爾茨與哈貝克為代表的德綠黨政客矛盾正愈發公開化,美國主導、德綠黨政客推動下,俄德能源貿易關系已近乎“名實俱亡”,德綠黨政客還在推動“對華脫鉤”,客觀而言,其中針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注定有限,德部分政客,是在窒息德國經濟的生路。
中國始終以開放共贏態度愿與德國在內各國擴大經貿合作往來,而德方是否有足夠誠意與中方相向而行,是相關合作順利進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