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要變?普京宣布四地特殊狀態,美歐接連放出和談信號,烏反對

導讀截止到8月19日,俄烏之間的沖突已經持續了近8個月,但由于西方國家頻頻插手以至于這場沖突絲毫不見緩和的跡象。事實上,俄烏沖突發展至今幾...

截止到8月19日,俄烏之間的沖突已經持續了近8個月,但由于西方國家頻頻插手以至于這場沖突絲毫不見緩和的跡象。事實上,俄烏沖突發展至今幾乎已經成為俄羅斯與西方聯盟之間的較量,隨著西方國家步步緊逼,近日,普京又宣布大動作了。據環球網報道,綜合多家俄媒消息稱,當地時間10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召開俄聯邦安全會議宣布,赫爾松、扎波羅熱、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四地進入“緊急狀態”。

就在上個月底,烏東四個地區包括赫爾松、扎波羅熱、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剛舉行“入俄公投”,就在本月5日普京正式簽署總統令同意上述四個地區并入俄聯邦。那么普京宣布上述四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到底意味著什么?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下的《戰 時狀態法》表述,自緊急狀態令生效之日起,俄羅斯政府將設法組織生產,確保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和其他部隊所需的必需品保持充足,按照法律規定,進入緊急狀態令的地區可能將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對公共秩序的維護,加強對軍事和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限制交通工具的出行;對緊急狀態令生效的地區進行軍事審查等。

普京宣布上述四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已經向外界傳遞出了兩個明顯的信號:一是烏東上述四個地區通過“公投”后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便是烏克蘭以及西方國家不愿承認也難以改變事實。二是現在上述四個地區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如果烏克蘭再繼續發起進攻,那么接下來很可能會遭到俄軍大規模反擊。就拿此次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來講,從本月10日開始,一連好幾天的時間,烏克蘭境內均響起防空警報,由此可以看出俄軍的反擊力度非常猛烈。這也預示著俄軍接下來肯定會有大動作。

對此,《紐約時報》在18日的一篇報道中解讀稱,這也意味著普京將把更多權力交給這些地區的親俄官員,這將允許他們在當地采取更多的限制性措施,更嚴格地控制關鍵的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和通信。報道還援引專家的話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克里姆林宮首次宣布“緊急狀態”,考慮到普京一直稱對烏克蘭是“特別軍事行動”,這一點非同一般。

而就在普京下達命令的同一天,赫爾松的親俄官員已經組織別里斯拉夫、別洛澤爾斯基、斯尼吉列夫斯基和亞歷山德羅夫斯基市的平民遷移到第聶伯河左岸,以建立防御工事。俄羅斯方面承認,在烏軍的大反攻下,俄軍的形勢非常困難,但是俄羅斯這一系列大動作都預示著,一旦俄軍預備役動員部隊完成部署,接下來俄羅斯很可能會發起全面反攻。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俄軍發起反擊以來,有媒體注意到,美歐接連開始放出和談信號。比如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美歐將暫緩向烏克蘭提供精確制導武器,理由是庫存不足,而這背后更多的可能是害怕局勢升級。近期對于美歐的消極援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吐槽稱,烏克蘭政府赤字仍然高達50億美元,而美國的援助只有每個月15億美元,歐盟的援助也沒兌現,顯然無法支持烏軍作戰。澤連斯基還威脅稱,如果西方國家不能提供足以擊敗俄羅斯的援助,自己也會卷入沖突。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