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玩家們的終極歸宿

導讀 原標題: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玩家們的終極歸宿 文/孟永輝 縱...

原標題: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玩家們的終極歸宿

文/孟永輝

縱然是在互聯網依然風生水起的時刻,玩家們對于未來發展方向的尋找也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用馬云的話說,這是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屋頂。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淘寶的進化、產業互聯網的誕生以及有關新零售布局的出現,我們才看到了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在投資上對于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布局。

然而,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影響的深度且全面,最終讓玩家們對于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探索總是會走入到互聯網的發展怪圈之中,他們很難會邁出與經典互聯網模式訣別的關鍵性一步。所以,互聯網玩家們雖然一直吵著嚷著要變革,卻總是會走入到以往的俗套里。

于是,產業互聯網到最后都淪為了經典互聯網模式的外衣,它們存在的最大的價值和意義,便是繼續維持互聯網玩家們業已建構起來的規模優勢,讓產業互聯網徹底淪為了消費互聯網的傀儡。當產業互聯網無法擔綱起取代經典互聯網模式的重任,那么,它的功能和作用是無法得到充分地發揮的。同樣地,人們是無法完整領會與理解它們的真正魔力的。

當新技術逐漸成熟,當新模式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并非僅僅只是經典互聯網模式的新外衣,而是確確實實有著自身的一套發展模式和運行邏輯,并且能夠給互聯網玩家們的發展打開新的天窗,找到新的發展紅利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產業互聯網,更多地扮演的是互聯網玩家們的終極歸宿的角色。

融合產業,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

在產業互聯網的概念剛剛被提出的時候,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速度會如此之快,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度會如此之廣的。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加入到數實融合的行列里,數實融合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和趨勢。

無論是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綜合型的玩家,還是以美團、滴滴為代表的細分領域里的玩家,幾乎都將擁抱產業,看成是自身發展的必然,幾乎都將擁抱產業,看成是實現新發展的關鍵一著。

這些頗具代表性的玩家們的探索和實踐,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即,互聯網玩家早已不再是以往簡單意義上的搭建平臺和中心的玩家,早已不再是僅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的玩家,早已不再是一個不斷地擴大自身的生態,不斷地構筑自身城墻和護城河的玩家,而是開始蛻變成為了一個與產業融合,實現自身與產業深度綁定的玩家。

看看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玩家們在產業帶的建設與打造上的深度介入,看看它們由始至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擁抱,我們就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融合產業,擁抱產業,成為產業的一份子,業已成為了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和趨勢。

未來,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玩家,僅僅只是一味地構建平臺和中心,僅僅只是一味地獲取流量,很顯然是不行的。如何找到融合產業的方式和方法,如何實現自身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才是保證它可以獲得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融合產業成為了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它背后所投射出來的更多的是產業互聯網的必然性。因為從本質上來看,產業互聯網的本質就在于互聯網與產業兩個方面的深度融合,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不過,從本質上來看,依然是與產業融合,與產業擁抱,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是幾乎所有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和趨勢。

去中心化,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

當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成為一種必然,我們在互聯網時代司空見慣的平臺化、中心化的發展模式便開始被瓦解。更為確切地說,經典意義上的平臺化和中心化的商業模式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供求兩端的對接不再是依靠平臺和中心的撮合和中介來實現的,而是依靠供求兩端的數據和信息的高效銜接來實現的。

而這,恰恰符合產業互聯網的內在運行邏輯。

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個更為去中心化、去平臺化的過程。它實現的是,從商品和服務直供消費者的全新模式。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即使沒有了互聯網平臺的撮合和中介,供求兩端依然可以實現高效且完美的對接。之所以會達成這樣一種狀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供求兩端信息不對稱的進一步被打破,數據傳輸與利用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對于互聯網玩家們來講,同樣是在朝著這樣一個方向發展。我們現在看到的互聯網巨頭們對于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布局,其實就是在尋找一種比以往的中心化和平臺化更為高效的信息傳輸和對接的方式。如果我們對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看出,它們再度實現信息傳輸與對接效率的提升的方式和方法,便是去中心化和去平臺化。

當產業互聯網的本質與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開始在去中心化和去平臺化上有了焦點,互聯網玩家們從消費互聯網時代向產業互聯網時代邁進,同樣成為了一種必然和趨勢。從這樣一個層面上來看,產業互聯網,同樣是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

新產業,互聯網玩家們的必然

僅僅只是以新型基礎設施來定義互聯網玩家們的新未來是不全面的,這是互聯網玩家們一直無法突破現有發展瓶頸的根本原因。消費互聯網模式之所以會走入到死胡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僅僅只是在原有的產業之上對供求兩端進行撮合和中介,而無法帶來產業本身的嬗變。

欲要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然需要用新的供給、新的產業來滿足新的需求。說到底,還是要有新產業的產生。

因此,欲要尋找互聯網進化的終極目的地,新的產業的產生,必然是最不可被忽略的那一個。透過當下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玩家們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同樣可以看出這一點。沒錯,現在,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玩家,的確正在對傳統產業進行深度賦能和改造。無論是供應鏈金融科技,還是數字化的賦能和改造,幾乎都是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但是,如果我們對這些賦能和改造的終極目的地進行一次總結的話,讓傳統產業發生根本性的蛻變,孿生出新的產業,并以此來滿足用戶新的需求,無疑是以最不可或缺的那一個。

那么,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呢?透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同樣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發展脈絡。筆者認為,產業互聯網的最純粹,最本質的原始奧義,產業互聯網與以往的互聯網模式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衍生出了新的產業,并且用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最終讓供求兩端的對接不再是建立在撮合和對接的需求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真實的需求的滿足之上的。

對于互聯網玩家們來講,它們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并未完成對于產業的深度改造的工作,因此,它們僅僅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必然是需要再度進化的。而如果要為這樣一場進化尋找一個終點的話,實現對產業的深度改造,并且真正衍生出新的產業,或許才是終極目的地。而這,正是產業互聯網真正需要完成的。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同樣是互聯網的必然。

結語

一直以來,互聯網玩家們都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終極歸宿。然而,它們似乎一直都沒有找到。最后,兜兜轉轉了一圈之后,還是回到了以往的老路上。當產業互聯網的概念被提及,特別是當技術的發展,模式的進化開始變得成熟和完備之后,互聯網的終極歸宿開始逐漸清晰。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必然和終極歸宿。

無論是從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上,還是從去中心化的發展模式上,甚至是新產業的衍生和出現上,幾乎都開始看出這樣一種特征。認識到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必然和終極歸宿,我們才能真正跳出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的條條框框,真正將互聯網的發展從消費互聯網時代帶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代。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行業研究專家,知名KOL。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