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法援顯身手 多年糾紛一朝解

導讀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王女士一面承受著巨大的悲痛,一面又因對法律知識的缺乏,無法順利獲得工傷賠償而難過,最終,在2020年1月份,她選擇...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王女士一面承受著巨大的悲痛,一面又因對法律知識的缺乏,無法順利獲得工傷賠償而難過,最終,在2020年1月份,她選擇來到臨清市總工會職工法律援助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在了解其特殊情況后,一邊安撫王女士悲傷的情緒,鼓勵她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邊積極幫助其搜集、整理證據,并指派簽約律師喬健受理這起工傷糾紛案件。

在辦理了相關的委托手續后,承辦律師立即根據現有的證據確定辦案思路:一是起訴肇事者要求對方進行民事賠償,二是進行確認勞動關系及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核實企業有無為王某剛購買工傷保險,若購買了工傷保險,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可以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經王某剛的申請,但臨清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王某剛又向人民法院起訴,經法院判決,王某剛與某軸承公司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6日期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后王某剛又向臨清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

臨清市總工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立即聯系軸承公司,與其進行溝通,在雙方均同意的情況下,將案件轉入惠工助和調解室進行調解。調解室常駐調解員審閱案件材料后,向雙方梳理案情并釋法明理。經過調解員的耐心溝通,某軸承公司同意協商解決,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最終這起歷經三年,涉及4場訴訟共計4份法律文書的工傷糾紛案件終于案結事了。

“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告訴我們應該準備哪些證據材料,讓舉目無親的我有了家的依靠,讓我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溫暖。”成功追回28萬元工傷賠償款后,王女士在結案回訪電話中感激地說道。

近年來,臨清市總工會不斷完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大腦”,健全工會法律援助“根系”,通過探索創新維權工作機制,努力做好念好職工法律援助“網、快、前、新、法”五字訣,擦亮叫響“工會法律援助在您身邊”特色品牌。

“網”字入手,點面結合全覆蓋。按照“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無盲區的職工法律援助工作格局。臨清市工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為一級網絡,16個鎮(街道)職工法律援助站為二級網絡,百余家企業職工法律援助點為三級網絡的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現市總一線、鎮街一站、企業一點全覆蓋的工會職工法律援助網格,促進線、站、點三級聯動。

“快”字著力,部門聯動提質效。面對勞動爭議案件持續較快增長趨勢,堅持在法律援助流程上做“減法”,堅持把勞動糾紛調解機制挺在前面,通過不斷與人社局、司法局、信訪局、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法律援助咨詢、調解和裁審對接,筑成一條“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職工法律援助快車道,讓矛盾糾紛更快化解,真正實現法律援助維權成本最小化、職工便捷最大化、解紛速度最快化和社會效果最優化的良好局面。2022年以來,共受理職工法律援助案件170余件,咨詢100余人次。

“前”字為要,端口前移促和諧。為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提高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法律意識及依法維權能力,堅持靠前服務,攜領6名簽約律師,對臨清市部分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專項活動。律師團隊通過“望、聞、問、切”等形式,對企業進行“一對一”全面體檢。望:即看企業規章制度、合同等了解企業運行情況;聞:即傾聽企業、職工需求,通過召開座談會、職工填寫問卷等形式,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問:即圍繞企業運行各個環節梳理研判潛在的法治風險;切:即律師團隊細致分析企業是否涉及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問題,為企業定制《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并為其開出“治愈良方”。2022年以來,共為42家企業進行法治體檢,開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42份。

“新”字為重,打破壁壘優服務。一是“智慧援助”開啟指尖服務。依托山東省總工會法律援助線上平臺,運行“互聯網+法律援助”板塊,實現了勞動爭議案件線上登記、線上辦理的“智慧辦”,智能指引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優化了勞動爭議解紛化解工作模式。二是設立“仲裁工會派駐廳”為民服務不斷線。為及時化解勞動爭議,方便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依法維權,減輕受援人奔波之苦,在“工會+仲裁”工作協作機制下,設立派駐工會仲裁庭。使勞動爭議案件從申請到受理、庭審到結案,需要當事雙方來回奔波幾趟,在工會實現“馬上就辦、一次辦好”,切實讓廣大職工群眾享受創新工作模式下帶來的紅利。2022年6月,派駐工會仲裁庭設立以來,共開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15件。

“法”字下功,線上線下齊發力。臨清市總工會大力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職工法律意識,增強廣大職工自我維權能力。一是在全市廣泛開展“尊法守法·攜手筑夢”等宣傳活動,指導帶動企業工會,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和引導職工學習《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全面提高廣大職工特別是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使廣大職工學法、懂法、用法、守法,提高職工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堅持普法“互聯網+”理念,推動法治理念迭代升級,堅持探索普法新思維。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傳播快、覆蓋面廣的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齊魯工惠APP等互聯網軟件,高效開展普法活動對職工群眾進行宣傳,有效提高職工法制意識、法治觀念,引導居民群眾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22年以來,臨清市總工會線上開展普法宣傳200余場;線下深入職工群眾開展普法宣傳30余次,惠及職工3000余名。(潘思辰)

來源:臨清市總工會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