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收集、處理廚余垃圾1923噸……南京垃圾分類兩周年“成績單”出爐

導讀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 文/攝)南京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已滿兩周年,分類成效如何?11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發布垃圾分類兩周年“成績單...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 文/攝)南京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已滿兩周年,分類成效如何?11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發布垃圾分類兩周年“成績單”。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日均收集、處理廚余垃圾1923噸、低價值可回收物1000噸、有害垃圾424公斤,較全面分類前,分別增長約108.6%、1786.8%、73.6%。已完成530個差類小區垃圾分類除差。但是一些小區垃圾分類也出現了混投回潮現象,南京垃圾分類仍處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復的“拉鋸”階段。

△棲霞區燕歸苑的環保屋

【成效】

日均收集廚余垃圾1923噸、低價值可回收物1000噸

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龍瑞介紹,目前,南京日均收集、處理廚余垃圾1923噸、低價值可回收物1000噸、有害垃圾424公斤,較全面分類前,分別增長約108.6%、1786.8%、73.6%。日均收集、處理其他垃圾下降633噸,較全面分類前下降7.35%,實現“三增一減”。在改造收集設施方面,南京建成小區一類、二類垃圾分類收集點10356個,設置規范化桶點307個,流動收集點320個,其中2022年新建一類垃圾分類收集點146個、二類垃圾分類收集點8個,5483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收集覆蓋。在推進鄉村垃圾分類方面,南京48個涉農街鎮、571個行政村采取“兩次四分”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創建2個國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18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街鎮。配備分類收運車輛3174輛,2022年,新增新能源收運車154輛;增加收運頻次,延長城區中轉站夜間開放時間至22點;推進“公交式”收運、“流動”定時收運、預約收運等模式;總體上實現“不同種類、不同車輛、不同去向”分類收運。

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2900噸/日,年底還有兩座設施建成

南京末端設施處理能力如何?“目前末端處理能力可以消化掉各類垃圾。”龍瑞介紹,南京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和1個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處理能力8010噸/日,9座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2350噸/日),140處廚余垃圾小型處理設施(5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共2900噸/日。其中2022年新建成投運棲霞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能力200噸/日)。

在建的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處理能力2000噸/日,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二期,處理能力200噸/日,都將于年底前陸續建成投運。

完成530個垃圾分類差類小區除差

2022年南京對一些垃圾分類評分C級的小區開展爭優除差。龍瑞介紹,目前完成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616個,2022年再創建200個以上。完成垃圾分類差類小區除差530個,著力破解群眾關心的設施不足、管理薄弱等急難愁盼問題。

此外,建成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12座、回收站80座,2022年已設置小區可回收物基本回收點4307個,配置收集容器,公示回收目錄和價格、回收站(中心)地址及聯系方式,因地制宜設置流動回收點301個、智能回收箱點203個、自助交投袋點55個、物業代收點75個、多功能復合回收點281個,基本形成“點、站、中心”三級可回收物回收體系。

△建鄴高新區園區內的智能回收站

“南京還建成運行垃圾分類信息平臺,接入10663個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1700余名收運人員、3174輛收運車輛和主要末端處理設施數據,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開通預約回收、分類積分等功能。”龍瑞表示加大對違法個人及單位的執法力度,2022年辦結各類垃圾分類案件15051起。

【問題】

垃圾分類處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復的“拉鋸”階段

龍瑞坦言,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不足,面臨不少問題,新冠肺炎疫情也給垃圾分類工作造成了較大困難。一些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管理薄弱,桶邊督導虛化弱化,混投回潮反復,居民體驗感和舒適度較差;一些區域分類收運力量不足,作業過程不規范;廚余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水平不高等等。垃圾分類工作總體處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復的“拉鋸”階段。

下一步將深入開展爭優除差,打造示范、破解難題,提升群眾垃圾分類體驗感和舒適度。規范分類收運,加大收運力量投入,對混收混運行為堅持“零容忍”。推進設施建設,推進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等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此外,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志愿服務,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共同締造”活動,不斷完善共商、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治理格局。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手段,完善標準規范,不斷優化頂層設計。

【熱點問答】

1.一些小區垃圾混投回潮,垃圾分類出現反復,是什么原因,下一步如何解決?

督促指導物管單位切實履行責任

龍瑞坦言,一些小區垃圾分類出現不分類、混投的情況,主要是人員配備減少,桶邊督導弱化了,有的已經沒有了。二是責任沒有落實,小區物管單位沒有切實履行責任,垃圾分類收集點的日常保潔、管理和對居民的引導不到位。三是設施還不完善,部分小區因為空間受限或鄰避問題,垃圾收集設施不足,特別是老舊小區問題突出。四是習慣尚不鞏固,居民初期形成的垃圾分類習慣主要是受強有力的宣傳、桶邊督導等外力的影響,內生的動力還不強,如果沒有其他有效激勵、約束措施共同發揮作用,一旦外力消失,就容易出現混投回潮。

“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是一場持久戰。”龍瑞說,下一步要推進責任落實,督促指導物管單位切實履行責任,做好“清(勤清潔)、巡(常巡查)、導(善指導)、修(快維修)、保(保長效)”工作,落實收集點“掃(垃圾)、擦(表面立面)、洗(油垢污垢)、除(臭)、消(毒)”保潔要求。繼續完善設施,因地制宜,宜房則房、宜亭則亭、宜桶則桶、宜車則車,提升小區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硬件水平。“比如有些小區居民建議在地庫設置收集點,小區物業可以在征得居民同意的情況下,向街道、社區申請。”他表示,同時,發揮共治力量,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加強社區、物業、居民聯動,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共同締造”活動,打造垃圾分類“共治”載體。

△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小游戲

2.近期網上曝光的混收混運問題,是否屬實,下一步如何解決?

嚴懲混收混運,不分類可以拒收垃圾

龍瑞介紹,經過調查,事件發生的小區和單位的收集點的其他垃圾投口內實際擺放為廚余垃圾桶(綠桶),收運人員收運時發現該桶內為其他垃圾,直接將桶內垃圾倒入其他垃圾車,也屬于違規操作。

他表示,針對三種可能發生的混收混運和不規范收運行為,明確了操作規范和要求:一是對將已分類廚余垃圾倒入其他垃圾清運車的清運行為,要堅決禁止,對違規收運企業依法進行處罰。二是對由于混投嚴重,廚余垃圾質量不達標,將廚余垃圾桶內垃圾倒入其他垃圾清運車的錯誤,要按照拒收拒運規程執行,在垃圾桶和收集點張貼《生活垃圾分類不符合標準告知單》,告知相關小區、單位進行整改。對逾期未整改的,在垃圾桶和收集點張貼《拒絕收運生活垃圾告知單》,并予以拒收。三是對用廚余垃圾桶收集其他垃圾,再將該桶垃圾倒入其他垃圾清運車的行為,要規范用桶,補充數量不足的其他垃圾桶,禁止混用垃圾桶。對已經混用的桶,按照拒收拒運規程執行。

下一步要組織對物業、清運企業的管理、保潔、收運人員進行培訓、考試;加強對小區、單位混用桶情況的檢查,向違規單位發整改單,限期整改,做到分類清運,桶車對應。此外,嚴格執法,對違規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和處理,發現一起堅決處理一起。

3、督導員還要繼續存在嗎?

建議督導員繼續進行桶邊督導

兩年內,南京不少小區主要是靠桶邊督導員督促居民垃圾分類,但由于資金等方面原因,一些小區已經沒有督導員。對此,龍瑞建議督導員現階段還是要存在,通過面對面的指導,可以幫助居民正確投放。

△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居民分類

但現階段不少街道、社區確有實際困難。他表示,首先一定要保證小區收集點的干凈整潔,其次可以通過鼓勵小區居民、退休人員來參與志愿服務,加強桶邊督導。另外小區也要發揮共治的力量,讓物業、社區、居民形成合力,管好小區垃圾分類。

4、道路上垃圾桶減少,扔垃圾不方便,怎么辦?

背街小巷設置了一些收集點,部分商家采取流動收集

“垃圾桶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龍瑞認為,垃圾桶過多后,造成混投很難監管。目前,沿街的一些垃圾桶所有減少,在一些背街小巷設置了集中桶點,市民和商家可以扔到那。同時,一些沿街商家采取了流動車收集垃圾,按照規定時間投放垃圾,減少垃圾落地。

(部分圖片由城管部門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