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 有望成為經濟支柱性產業

導讀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鏈龐大而復雜。它將上游能源石化企業、中游鋰電池與零部件企業、下游整車企業串聯在一起,描繪了...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鏈龐大而復雜。它將上游能源石化企業、中游鋰電池與零部件企業、下游整車企業串聯在一起,描繪了中國工業發展藍圖。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成為了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路徑之一。

12月15日至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據新華社報道,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從上游的油井開采、鋰礦開采,到零部件制造、電池制造,再到整車車間,最終將車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道路上行駛,再實現儲能和電池循環利用,汽車的產業鏈非常長,造一輛汽車的背后,各行各業都會被帶動。

此外,“雙碳”目標下,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加快低碳轉型步伐。在多位專家看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我國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

盤活全產業鏈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經濟支柱性產業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輻射面寬,包括整車制造、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汽車電子、汽車動力、汽車車身、汽車底盤等6條產業子鏈,對國民經濟輻射帶動性強,對于拉動消費、促進經濟恢復而言是重要支撐。

他表示,雖然2022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后一年,但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日益多元化,不再是簡單地用補貼來創造需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引導正在加強。會議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將有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建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向記者表示,會議提出內容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極大利好。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國補即將退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有助于擴大產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產業增長速度。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新興戰略產業,未來有望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張孝榮表示,在雙碳背景下,各國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我國為此設定了國家戰略,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大力驅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無獨有偶,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也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支柱性產業。他表示,如今,我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從之前的政策“補貼驅動”帶動的銷售,轉向“產品驅動”的市場化發展路徑,這是政策力量和市場力量雙重作用下的結果,直接帶動了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需求量大增,甚至已經有些供不應求。

他表示,目前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增量滲透”階段,行業滲透率一旦超過20%,銷量會更快提升,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創新、產品迭代升級等要求會更高,而優質高效產品的價格也容易出現上漲和供應短缺,價格維持高位運行也許是新常態。

新能源汽車成為實現“雙碳”目標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車不僅對拉動經濟、盤活產業鏈具有巨大作用,也有望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

付于武表示,在全國的碳排放份額中,交通行業的碳排放占比大概在11%左右,這個份額并不小。總書記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向世界莊嚴承諾,在2030年和2060年達到“雙碳”目標。這對于交通行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如今汽車行業的雙碳任務很重,因為汽車行業作為我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了各行各業。在政府指導下,如今我們的行業機構、企業都在花大量力量研究如何實現雙碳。”他指出,雙碳已經是我國對汽車行業的剛性需求和剛性約束,也將為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變革。

吳琦向記者分析稱,如今新能源汽車已形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交叉融合的產業生態,可以極大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因此,新能源汽車成為交通領域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汽車產業低碳轉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祁海珅也向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新能源產業革命和汽車智能化的代表與載體。如今,有很多傳統汽車企業也在積極轉型加入新能源汽車的賽道,這也是在擁抱新趨勢、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飛速發展如何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還提出,要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祁海珅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正在影響全球汽車產業鏈“重構”,這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第三次窗口。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逐步全面電氣化,由此會衍生出更多的細分行業和商業模式,使得汽車行業有機會第一次趨向高科技化、高度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會從目前的“剛性成本競爭”的上半場競爭加速轉移到“智能科技競爭”的下半場競爭,這也會帶動和提升我國多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與發展質量。

芯馳科技副總裁陳蜀杰也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處于非常大的轉折點。以前汽車行業是在平路上走,現在突然開始爬坡上山了,進入飛速發展,但未來發展的路仍然很長。目前我國對智能汽車的渴望和接受程度遠遠超過海外,隨著供應鏈愈發成熟、穩定和具有彈性,未來也能保障區域化供應鏈穩定。

她表示,放眼全球,很多國外傳統芯片廠商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功能機時代,這就給了國產芯片彎道超車的機會。“相信國產芯片未來有很多機會。”

“我相信‘卡脖子’問題終會解決,這個問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付于武也表示,我國在芯片方面走到國際領先位置可能還需多一些時間。在設計領域,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自己制造車規級芯片,實力不亞于外企,但光刻機受制于人,不過仍然看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未來的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劉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