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這是一場與病毒的賽跑,在朝陽區,有很多和病毒搶奪時間的醫護人員,他們全力以赴地用最短時間追陽。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陳秋萍說,為了盡快完成混檢陽性人員的抗原檢測、核酸采樣等,醫護人員摸索出工作竅門,讓追陽再快一些。
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核酸采樣組的隊員們上門為居民采核酸。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11月24日,北京市召開第423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全力以赴與病毒賽跑,及時發現處置疫情。采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加速確陽、追陽、管陽,遏制疫情傳播速度和疫情上升勢頭。
陳秋萍和同事們負責六里屯區域的追陽。按照8小時應急處置機制的要求,到了追陽環節,留給醫護人員的時間往往已經不多了。“如果出現十混一陽性的情況,通過前期各個部門的協作,我們拿到相關人員的電話號碼及居住信息,但留給我們的時間可能只剩一個小時。”陳秋萍說,在大約一個小時里,醫護人員需要確認相關人員具體位置、上門為居民完成抗原檢測、核酸采樣,將樣本送抵檢測單位,每一個環節幾乎都以分鐘來計算。
怎么讓工作效率再提高?醫護人員已經摸出了訣竅。以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成立了八小時機制應急采樣組織,下設3個應急采樣小組,其中包括6名組長、4名信息員、2組采樣隊員、1組預備采樣隊員和2名送樣員。隊員從此前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2人,分組倒班全天候值守。陳秋萍說:“這24小時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分鐘都有人盯著,一旦有信息落位到六里屯區域,必須馬上啟動流程。”
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陳秋萍在單位值守。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陳秋萍是八小時機制應急采樣組24小時帶班負責人之一,每天上崗前她都要確認隊員以及車隊的情況,每一位隊員都有一個應急包,里面有至少兩套防護服,以及核酸采樣用品等,司機再次檢查車輛狀況,確保能夠安全、快速出車。陳秋萍說:“一旦接到‘混陽’人員的信息,隊員立刻拎起應急包,穿好防護服,司機開車出發。我們單位也有電單車,如果進小區的路開車不方便,我們騎上電單車就走,怎么快怎么來,一分鐘都不能耽誤。”
隊員們上門做抗原檢測和核酸采樣也爭分奪秒。陳秋萍和同事們有個微信工作群,隊員們出發后沒多會兒,信息就響了起來,“陳科長,某某戶兩位居民的抗原已經完成,我們馬上開始核酸采樣。”陳秋萍聽著群里大家的聲音,既感動又心疼,“我能感受到同事們完成這些工作非常熟練,這都是長時間磨練出來的。”
完成核酸采樣后送樣員將樣本送往檢測單位,收到結果后反饋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信息員匯總登記、上報。
陳秋萍說:“在這輪疫情中,工作壓力大是肯定的,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同事們有說過累的,也有累哭的,但沒有人退出,都在崗位上堅守。”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劉軍